品名作者 番骑图卷(东丹王出行图),辽代,李赞华(耶律培)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125.1×27.8厘米 来源版权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作品是表现人物鞍马内容的画,画中绘有六个人、七匹马,悠然前行。人物姿态各异,或瞻望、或顾盼、或交谈。其中三人披发、三人束发,均戴耳环,着圆领窄袖长袍。他们的马匹则丰肥健硕,步态矫健。而且,每匹马的耳部都有豁口,符合游牧民族马耳剪口的习俗。 《番骑图》(又被称之为《东丹王出行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画心处有"世传东丹王是也"的题跋,一直将这幅画归于东丹王耶律倍(李赞华)的名下,现这幅作品的作者被定为佚名。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番骑图卷 | 辽代/李赞华 1幅,67264×2765像素 PNG/JPG高清,225M

品名作者 竹石图轴(绕膝龙孙),清代,郑板桥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85.5×102.5厘米 来源版权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以简劲笔锋勾勒突兀的山石,在整个坚硬瘦石转折处略施以小斧劈皴,崚嶒之态顿出;竹竿细之又细,但细而不弱,竹叶少而腴,不乏葱翠富强;一竿修竹顶天立地,其他竹子则交错纷杂有致,虚实、浓淡、高低、远近两相呼应,在妙趣横生间又生一种孤傲之气。 款识:绕膝龙孙好节柯,居中柱石老嵯峨。春风夏雨清光满,历到秋冬翠更多。乾隆乙酉春,板桥郑燮。作者印:郑燮印、橄榄轩。收藏印:三印模糊不辨。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轴(绕膝龙孙) | 清代/郑板桥 1幅,3500×6320像素 TIF/JPG高清,63M

品名作者 墨竹图轴,清代,郑板桥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65.7×136.1厘米 来源版权 收藏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自题:未画以前胸中无一竹,既画以后胸中不留置一竹,方其画时如阴阳二气,挺然怒生抽而笋为篁,□而为枝,展而为叶,实莫知其然而然。韩干画御马,云:天厩中十万匹皆吾师也。予客居天宁寺西杏园,亦曰:后园中竹十万个皆吾师也,复何师乎。板桥郑燮。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竹图轴 | 清代/郑板桥 1幅,7760×16080像素 TIF/JPG高清,476M

品名作者 竹石图轴(石块无多),清代,郑板桥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64×34厘米 来源版权 收藏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自题:石块无多竹叶稀,二公清介最相依。秋风昨夜窗前到,百岁爸苔老更肥。写似虚翁老父台,板桥郑燮。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轴(石块无多) | 清代/郑板桥 1幅,4010×7595像素 TIF/JPG标清,87M

品名作者 墨笔竹石图轴(昨日山头),清代,郑板桥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60.9×81.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描绘了在清风中摇曳的劲竹与石相伴而生的画面。构图简洁,笔法健挺洒脱,于写意之中见写实功底,将竹之高洁素雅、坚韧不屈的物性尽现笔底。 款识:昨日山头烂酸归,路旁密筱乱牵衣。何须定要千寻竹,自有清光满翠微。见翁年学长兄正画,板桥郑燮。作者印:郑燮之印、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印)。收藏印:福山邓氏、黎堂等。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笔竹石图轴(昨日山头) | 清代/郑板桥 1幅,3017×5823像素 TIF/JPG标清,50M

品名作者 竹石图轴·华封三祝,清代,郑板桥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70×70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该图所绘为五竿墨竹置于两座石峰之前,墨竹参差,高低错落。竹叶墨韵明净,墨色互异。如果仅从绘画语言看,是和华封三祝毫无关联的。但作者在画上的题识,则将其画境升堂入室:“昔人画华封三祝,一峰而已。兹益一峰,是增其寿也。三竹而已,兹益以二而为五,是增其福也。上天申锡,有加无已,盖甚显上令德之君子,有以致此也。乾隆丙子冬写似章翁乡祭酒年老长翁,有是德即有是福,岂不信然!板桥郑燮”,钤白文方印“郑板桥”。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轴·华封三祝 | 清代/郑板桥 1幅,10666×20028像素 TIF/JPG高清,814M

品名作者 石畔竹兰图轴,清代,郑板桥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64.5×83.6厘米 来源版权 收藏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长条湖石旁细竹数竿,幽兰一丛,笔墨纵横,得心中之竹。嘉德2003年秋拍有一幅一模一样的画作,优于此幅,且多橄榄轩一印,此幅或为上述本仿品。 款识:石畔青青竹数竿,旁添瑞草是幽兰。老夫卅载琼林客,只画春风不画寒。板桥郑燮。作者印:郑燮之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石畔竹兰图轴 | 清代/郑板桥 1幅,6723×12866像素 TIF/JPG高清,258M

品名作者 幽兰图轴,清代,郑板桥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91.3×51厘米 来源版权 辽宁省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以侧锋浅墨勾勒山坡,略作皴擦,幽兰、稚竹便生长于坡石缝隙间。兰叶、竹叶均用浓墨撇写,淡墨写兰花,浓淡相衬,潇洒雅秀。 画上题诗: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幽兰图轴 | 清代/郑板桥 1幅,6023×14528像素 TIF/JPG高清,250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十六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十六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10038×22549像素 JPG高清,87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十五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十五尊者:阿氏多,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十五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10029×22553像素 JPG高清,84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十三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十三尊者:因揭陀,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十三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10011×22500像素 JPG高清,83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十一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十一尊者:罗怙罗,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飏瞿洲。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十一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10052×22784像素 JPG高清,80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九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九尊者:戍博迦,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九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10033×22493像素 JPG高清,80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六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八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10148×22761像素 JPG高清,75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六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六尊者:跋陀罗,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六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9988×22496像素 JPG高清,76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五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五尊者:诺距罗,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五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10061×22521像素 JPG高清,85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三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三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10122×22702像素 JPG高清,77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二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二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10081×22764像素 JPG高清,79M

品名作者 十六罗汉图轴·第一尊者,宋代,金大受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8×51.7厘米 来源版权 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惰阇,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 《十六罗汉图》轴由南宋时期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金大受绘。全套现存十一幅,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五、第十六尊者。各幅有落款「大宋明州車橋西金大受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六罗汉图轴·第一尊者 | 宋代/金大受 1幅,3427×7921像素 JPG高清,3.6M

品名作者 元机诗意图轴,清代,改琦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9×32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鱼元机手展诗卷、侧身坐于藤瘿椅上的情景。她身单体薄,面容憔悴,双目中隐隐流露出一丝矜持凄凉的怨情,这正是清代文人画家所刻意追求的女性“清淑静逸”之趣。 本幅款题“元机诗意,秋室老人有此图,今在荛圃处。乙酉初夏,七芗改琦并记。”钤“七香”、“云阳”2印。 画幅左上方有清沈吾于同治十年(1871年)的题识,文中介绍了余集为黄荛圃绘制《元机诗意图》的由来。题识下钤印两方:“沈梧审定”、“旭庭秘笈”。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元机诗意图轴 | 清代/改琦 1幅,3796×11676像素 TIF/JPG高清,110M

品名作者 仿沈周蕉荫高士图轴,清代,改琦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31×54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一处厅子,一人坐于其中,厅前左侧山石耸立,正前一棵芭蕉树枝粗叶大,长势茂盛。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仿沈周蕉荫高士图轴 | 清代/改琦 1幅,7561×18412像素 TIF/JPG高清,531M

品名作者 聊斋故事画册(一册),清代,改琦 形制尺寸 图册,纸本,设色,35×3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册依次描绘:司札吏、细柳、牛成章、崔猛、阿英、长亭、三生、贾奉雉、素秋、席方平 十个《聊斋》中的故事,每个故事配插图一幅。清代写绘本。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又称《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近五百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反映了十七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聊斋故事画册 | 清代/改琦 1册28页,每页约4600×2300像素 PDF/JPG高清,44M

品名作者 锁谏图卷,清代,罗聘(摹绘)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32×20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面对紧张氛围的渲染及对人物形神的描绘吸引了观者的视线,显示出画家独具一格的精妙构思。就画法来看,人物容颜用细笔描绘轮廓,须发纤毫毕现,面部略施淡墨表现起伏,服饰穿戴的线条勾写顿挫转折自具章法,有拙涩古朴之趣,观者能从中感受到罗聘娴熟地驾驭笔墨的高妙功力。 楷书落款:仿閻立本鎖諫圖,寄蕭生湘客裝藏。揚州羅聘钤印信息:山陰陳年、藐世頭陀、羅聘、遯夫、清玩草堂、半丁審定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锁谏图卷 | 清代/罗聘 1幅,31235×2238像素 JPG高清,8M

品名作者 锁谏图卷,唐代,阎立本(传) ,明代摹本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36.9×207.9厘米 来源版权 弗瑞尔美术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锁谏图卷》相传为唐代阎立本所绘。画卷前半段描绘五胡十六国时期,汉赵廷尉陈元达向皇帝刘聪冒死进谏,用铁链将自己锁在树上的紧张气氛。后段描绘暴躁的刘聪下令将他全家处斩,刘贵妃劝谏解救陈元达。 本图以横列构图表现陈元达进谏的激烈情景,图正中为刘聪,他面带怒色正要置陈元达于死地。右侧绕树而锁并双手抱树捧笏者为陈元达,他向刘聪直言进谏毫不妥协。执骨朵的卫士及猎犬加强了画面紧张气氛。全画着力刻画不同人物的形态神情,具有早期人物故事画的特色。按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提及阎立本曾绘《陈元达锁谏图》,此卷应该是明人摹本。 王穉登 跋:吴康虞曾携过王穉登书斋,后为韩逢禧收购。韩逢禧 跋尾记 :萬曆癸丑八月十三日,得是卷於徽友吳康虞,時在舊京銀台公署。钤印信息: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寶笈三編、嘉慶鑑賞、蕉林鑑定、蕉林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