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书法贴

42 套作品

品名作者 草书千字文,宋代,赵佶 形制尺寸 图卷,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1172×35厘米 来源版权 辽宁省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草书千字文》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由宋徽宗赵佶书写的狂草书法作品。该作书写的内容为南朝大臣周兴嗣创作的《千字文》。作品在保证线条质量的基础上,写得很迅疾威猛,气势浩荡,一泻千里,有“舍我其谁”之势。全篇虽为长卷,却笔跃气振,跳动不息,毫无倦笔。如同一首优美奔放的交响乐以书写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 末款:宣和壬寅御书 、天(相传是“天下一人”的简写)钤印:御书之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草书千字文 | 宋代/赵佶 1幅,138245×3720像素 TIF/JPG高清,1.9G

品名作者 蔡行敕卷,宋代,赵佶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5.5×214.6厘米 来源版权 辽宁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帖乃宋徽宗赵佶不允蔡行辞殿中省事之手敕。行书,凡二十一列,共一百二十七字。此敕行间布白疏朗得体,笔划纤细,写来墨韵流畅,潇洒清劲,有如飘藤荡柳之势,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 全文:敕蔡行。省所上劄子。辞免领殿中省事。具悉。事不久任。难以仰成。职不有总。难以集序。朕肇建纲领之官。使率厥司。况六尚之职。地近清切。事繁而员众。以卿践更既九。理宜因任。俾领盾省。实出柬求。乃愿还称谓。殊见撝谦。成命自朕。于义毋违。尔其益励前修。以称眷倚。所请宜不允。仍断来章。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十四日。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蔡行敕卷 | 宋代/赵佶 1幅,75318×4357像素 TIF/JPG高清,1.2G

品名作者 瘦金体千字文卷,宋代,赵佶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楷书,30.9×322.1厘米 来源版权 上海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千字文卷》是宋徽宗赵佶创作的瘦金体楷书书法作品。朱丝界栏,素笺本,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 此卷千字文,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其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後百行。他真书学唐代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 别具一格。将“瘦金体”书法艺术推向极致。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文体匀称,用笔轻按重收,顿折利落,具有飘逸清润之感,显示出‘瘦金书’的独特风格。”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瘦金体千字文卷 | 宋代/赵佶 1幅,38362×3780像素 TIF/JPG高清,414M

品名作者 兰亭序卷,唐代,褚遂良 摹本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4×88.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卷旧传为褚遂良所摹,故卷前项元汴标题“褚摹王羲之兰亭帖”,简称为“褚摹兰亭”,实未必确切。全卷有宋、元、明诸家题跋或观款,以及鉴藏印记215方,又半印4方。其中“滕中”等2方北宋印和南宋绍兴内府“绍兴”、“内府印”、“睿思东阁”等7方印属真,第一后纸上米芾诗题及7方钤印亦真。因知此卷当为北宋米芾前临摹本。但作品质地属楮皮纸,是宋以后方普遍使用的纸质,或可证此为北宋摹本。全卷由两幅纸拼接,前纸19行,后纸9行,行款排列较松匀,以临写为主,辅以勾描,因此书写较为流畅,亦具一定功力。 品名作者 兰亭序卷,唐代,冯承素 摹本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行书,24.5×69.9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馮承素…

品名作者 祭侄文稿,唐代,颜真卿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行书,28.8×75.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全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品名作者 黄州寒食帖,宋代,苏轼 形制尺寸 长卷,素笺本,行书,34.2×199.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 ,行书十七行,129字。 释文: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黄州寒食帖 | 宋代/苏轼 1幅,62632×3957像素 TIF/JPG高清,709M

品名作者 伯远帖,晋代,王珣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5.1×17.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 卷首上方为乾隆时所钤“内府图书”,下方为“游六艺圃”是乾隆所用闲章。“江左风华”左侧有乾隆“观书为乐”闲章。 前隔水乾隆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缘”三玺。字上有乾隆晚年常用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

品名作者 韭花帖,唐代,杨凝式 形制尺寸 长卷,麻纸本,行书,26×28厘米 来源版权 无锡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韭花帖》是杨凝式醒后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故灵感大发写下。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 手卷的引首处有乾隆帝八字行楷:“杨少师韭花帖妙迹”,中间正上方钤盖“乾隆御笔”朱文印一方。 书法正文如下: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 ,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韭花帖 | 唐代/杨凝式 1幅,54192×3827像…

品名作者 蒙诏帖,唐代,柳公权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6.8×57.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蒙诏帖》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 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且帖后钤有“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安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府、明韩世能、清冯铨、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蒙诏帖 | 唐代/柳公权 1幅,2351×1152像素 TIF/JPG高清,7.7M

品名作者 张翰思鲈帖,唐代,欧阳询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5.2×3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张翰思鲈帖 | 唐代/欧阳询 1幅,2000×1642像素 TIF/JPG高清,9M

品名作者 蜀素帖,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行书,27.8×270.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拟古其一: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其二: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其一: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其二: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

品名作者 松风阁诗帖,宋代,黄庭坚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2.8×219.2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 在《松风阁诗帖》的卷首写有“松风阁”三字,历代收藏印章环绕在这三个字的周围,显得富贵而有深度。这篇字帖是黄庭坚根据他的《松风阁诗》来书写的字帖,全文共有二十九行,一百五十三字,以遒劲秀美的笔锋来书写诗词意境。笔走龙蛇之间带有道家逸趣,字体的间隔和谐有序,抑扬顿挫的笔画犹如群鸿戏海。每一个精妙的笔画,都仿佛是跳跃的音符,是那样的和谐与娟秀。此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用笔更苍劲壮阔,功力深厚,力透纸背,有一种极为老辣的感觉。 释文: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

品名作者 土母帖(宋李建中书谘册),宋代,李建中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1.2×44.4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土母帖》又名《宋李建中书谘册》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其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土母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同年帖》最为出名。据记载上述 2帖和《贵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斋古帖》 ,原合装在一起,名为《李西台六帖》,明代为项元汴所藏。清初时被拆散,后3帖的墨迹已佚。《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土母帖 | 宋代/李建中 1幅,…

品名作者 滕王阁序,明代,文徵明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 来源版权 苏州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 这幅作品中,文徵明运用二王和智永、赵孟的笔意所写,又吸取宋元书法家苏轼、米芾、黄庭坚的精华,形成其独特风格。他的这篇行书书法,平正婉和,温润秀劲,笔势潇洒,清秀俊雅,给我们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释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

品名作者 小楷千字文卷,明代,文徵明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楷书,34×74厘米 来源版权 收藏信息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文征明66岁小楷《千字文》,人书俱老,耐人寻味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年)夏四月二十有九日。徵明时年66岁书。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小楷千字文卷 | 明代/文徵明 1幅,10319×4806像素 TIF/JPG高清,141M

品名作者 多景楼诗册卷,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5.5×214.6厘米 来源版权 上海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多景楼诗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行书,纸本。原为长卷宋时改装为册。此册米芾行书十一开,册中有“左史江氏”、“桧”、“秦禧之印”及明清诸家藏印。1102年(宋崇宁元年),同朝何执中跋为米芾所作。明代吴其贞在《书画记》评此帖:“运笔松放,结构飘逸,如仙人舞袖,为米之绝妙书。” 释文: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多景楼禅师有建楼之意。故书。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多景楼诗册改卷 | 宋代/米芾 1幅,50853×3661像素 TIF/JPG高清,251M

品名作者 吴江舟中诗卷,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1.3×559.8厘米 来源版权 梅多鲍利坦美术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吴江舟中诗》原为朱邦彦所书,凡四十四行,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江上逆风行舟,雇请许多船工来牵拉。因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贱”,後来添了工钱,终於“一曳如风车”,但船工们“叫嗷如临战”,可见与大自然搏战的艰辛。此帖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枯笔疏行,欹侧随意。 卷首有“石渠寳笈”、“晋府书画之印”、“清河” 、“寳笈三编”、“顾洛阜”白文“汉光阁”朱文,以及“嘉庆御覧之寳” 、“晋府书画之印” 等印鉴。卷后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鉴赏”“无逸斎精鉴玺”章。 释文: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纤。 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 舡工怒鬭语、夫坐视而怨。添槹亦复车、 黄胶生口咽。河泥若祐夫、 粘底更不转。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 一曳如风车、叫噉如临战。傍观鸎窦湖、渺渺无涯岸。一滴不可汲…

品名作者 梁简文帝梅花赋,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7×1080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梅花赋》是南朝梁简文帝创作,他喜好诗赋,文学的造诣也是极高的,米芾写此作的时候正值34岁,有代笔的争论。他官阶不高,为人清高,因此有很多时间去学习书法和钻研书画,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 释文:梁简文帝梅花赋臣 米芾 奉敕敬书于绩熙殿层城之宫,灵苑之中;奇木万品,庶草千丛。光分影杂,条繁干通;寒圭变节,冬灰徙筒。并皆枯悴,色落摧风。年归气新,摇芸动尘;梅花特早,偏能识春。或承阳而发金,乍杂雪而披银。吐艳四照之林,舒荣五衢之路;既玉缀而珠离,且冰悬而雹布。叶嫩出而未成,枝抽心而插故;漂半落而飞空,香随风而远度。挂靡靡之游丝,杂霏霏之晨雾;争楼上之落粉,夺机中之织素。乍开华而傍峪,含影而临池。向玉阶而结采,拂网户而低枝。于是重闺佳丽,貌婉心娴,怜早花之惊节,讶春光之遣寒。袂衣始薄,罗袖初单。折此芳花,举兹轻袖;或插鬟而问人,或残枝而相授。恨鬟前之大空,嫌…

品名作者 苕溪诗卷,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0.3×189.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苕溪诗》是米芾元祐戊辰(1088年)八月八日从无锡去往苕溪(今属浙江湖州)时所作的六首诗,是米芾的经意之作。 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会(此字用“卜”点去)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团枝殊自得,…

品名作者 研山铭卷,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6×136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研山铭》手卷分三段: 第一段是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39个行书大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第二段绘研山图,上有篆书题款为:“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研山”是一块山形砚台,在研山奇石图的各部位,用隶书标明: “华盖峰、月严、方坛、翠峦、玉笋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於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 第三段为米芾的儿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识: “右研山铭,先臣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的题跋: “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志万状,笔底有神,黄华老人王庭筠。”清代尤长笔法的书画家陈浩题作隽永的跋尾: “《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宣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崇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

品名作者 行书三札卷,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3.3×42厘米长至帖,33.3×33.3厘米韩马帖,33.3×48.5厘米新恩帖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卷为米芾三封书信合裱而成,分别为:《长至帖》《韩马帖》《新恩帖》。《长至帖》又名《公议帖》,是对一位官居“发运左司”的同僚的祝颂之词,愿他能“主公议于清朝,振斯文于来世。弥缝大业,继古名臣”,干一番大事业。钤有“米芾元章之印”。《韩马帖》是向友人商借唐代韩幹所绘鞍马图,以供过节时“贵游宴集”赏玩之需。《新恩帖》则是给一位新任吏部侍郎的贺信。钤有“米芾之印”。 《长至帖》芾顿首再拜:长至,伏愿制置发运左司学士,主公议于清朝,振斯文于来世。弥缝大业,继古名臣。芾不胜詹颂之至!芾顿首再拜。 《韩马帖》芾顿首启:前日幸披晤,即日起居冲胜。韩马欲借三五日,节中数贵游宴集处,使之赏玩如何?忝亲契敢尔。过节面纳也。谨奉启,不宣。芾皇恐。寺丞仁亲阁下。 《新恩帖》芾顿首再拜,新恩吏部侍郎台坐。春和,恭…

品名作者 灵飞经·滋蕙堂帖,唐代,钟绍京(传)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27×416 厘米 来源版权 日本二玄社复印件,©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卷是滋惠堂刻本翻黑,用图形软件制做的电子图,徒留其形,观者不可不察。 原拓本介绍:清代翻刻本,《滋蕙堂帖》又称《滋蕙堂墨宝》,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嘉祥曾恒德刻。曾恒德,山东嘉祥人,后迁福建惠安县。乾隆十七年举人,由国子监学正助教升刑部主事员外郎中,记名御史。辛丑春,授湖北郧阳知府。《灵飞经》被其刻入《滋蕙堂墨宝》卷三,在翻刻过程中做了许多的修饰与伪造,以提高该帖的身价,如在首尾加刻“大观”“政和”“褚氏”等伪印,在帖后伪加赵孟頫题跋,原作首页第5行首字“從”右上点损,《渤海藏真帖》中以细线勾出纸破损的原状,而《滋蕙堂帖》中直接将字填补完整。与《渤海藏真帖》相比,滋蕙堂帖《灵飞经》的字迹显得稍为丰肥,此本在清代中后期受到世人的热烈追捧。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灵飞经·滋蕙堂帖 | 唐代/钟绍京(传) 1…

品名作者 转轮圣王经卷,唐代,钟绍京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89.5×23.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转轮圣王经》卷,纸本,尺寸为 289.5×23.5厘米,凡一百八十五行,行十七字,款署“贞观廿二年十一月十日。用大麻纸七张二。卷中屡书唐太宗名讳,“世”字、“民”字皆不缺笔。不过,这一点无损于经卷的真实性、可靠性。因为据启功先生考证,“避讳缺其点画,始自高宗之世”正好处在唐高宗登基并开始避讳之前,其中没有缺笔也属自然、正常之事。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转轮圣王经卷 | 唐代/钟绍京 1幅,42714×3307像素 TIF/JPG高清,404M

品名作者 漫兴墨迹卷,明代,唐寅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6.8×422厘米 来源版权 私人收藏/互联网收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漫兴墨迹》是唐寅为友人所书的自作漫兴诗,通卷千余字一气呵成,用笔精到细腻,体势向右欹侧,富有生动姿态,如高雅之士,闲庭信步于阆苑林木之间,十分耐人寻味,卷后末署书写年月,但从其淡雅自然的笔调之中当为其晚年所书。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漫兴墨迹 | 明代/唐寅 1幅,49914×4350像素 TIF/JPG高清,621M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