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作者 牧牛图页,宋代,李唐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25×2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初春时节,一边无叶的树枝上红花灼灼,空中一只燕子拍翅而来;树下一头体格强壮肥牛爆了脾气,似不愿听从牧童引导,故而孩童骑在牛角上,似与壮牛一比高低,童趣十足。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牧牛图页 | 宋代/李唐 1幅,7456×7242像素 TIF/JPG高清,154M
品名作者 万壑松风图轴,宋代,李唐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8.7×139.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间,奔跃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衬托山峰高峙,山石危岩。其在构图上,大胆裁剪、提炼,整体看来空间立体感强,层次分明。双峰交错,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实,给人以浑厚大气之感,表现为“万壑松风”之境。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万壑松风图轴 | 宋代/李唐 1幅,8403×11325像素 TIF/JPG高清,311M
品名作者 秋林观泉图卷,宋代,李唐(传)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24.7×112.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峡口水流湍急,两岸巨石嶙峋,水边坡石上二高士席地而坐,静观山泉奔流,点 出此画之主题。坡石皆用斧劈皴,用笔劲健,以体现山石坚硬之质感;林木茂密,不留空隙,以显示浓 荫。作者以夹笔绘树叶,重设色。坡上及水中落叶纷纷,点出秋日之景象。 此卷与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濠僬图》(又名《濠梁秋水图》)比较,在构图上极为类似。从风格上看,本卷应是后人临摹李唐画派之作。 收藏印:卷首钤“长沙吴氏春晖草堂”朱文长方印,卷尾钤“吴氏冠君”白文方 印、“长沙吴氏春晖草堂”朱文方印。另钤“宋氏珍藏”朱文方印,未知何人所有,又一朱文半印模糊 不辨。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秋林观泉图卷 | 宋代/李唐(传) 1幅,22659×4000像素 TIF/JPG高清,259M
品名作者 濠梁秋水图卷,宋代,李唐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24×114.5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全卷以山水为主,淡泊疏野,山泉迎面飞泻,溪中零星矶石,曲波流水环绕而下,画卷右侧巨石突兀、秋林繁茂,作者以稳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安徽凤阳濠水、濮水一带清新幽静的风光,也描绘了溪流丛林间二位先贤庄子与惠子坐而论道的场景。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濠梁秋水图卷 | 宋代/李唐 1幅,42120×3733像素 TIF/JPG高清,449M
品名作者 采薇图卷,宋代,李唐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27.2×90.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该图以山石为背景,绘二人在树下席地而坐,进行交谈。二人均束发系巾,长须,着宽袖粗服,穿草履,正面者领口略袒,着力突出了他们高士的形象。二人身侧还置有装薇的篮子和锄头,表示二人采薇而食,采薇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图中石壁上有题款两行:“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 首有明代李擢公书“首阳高隐”,拖尾有元宋杞、明俞允文、清永瑆、翁方纲、蔡之定、阮元、林则徐、吴荣光、潘霄汉等题记。本幅钤项元汴、吴荣光等鉴藏印十六方,半印九方,拖尾有诸家藏印五十四方、半印三方。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采薇图卷 | 宋代/李唐 1幅,93585×3271像素 TIF/JPG高清,875M
品名作者 蚕织图卷,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1098.2×28.9厘米 来源版权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所绘内容,将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至“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锦的整个生产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长卷的布局,以一长廊式的房屋贯穿画卷始终,24组场景绘出蚕织24件事,并有楷书小字注明内容。全卷场面宏大,共绘74人,翁媪长幼,皆服宋装,形神兼备,对比鲜明。 画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画尾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此画在清代乾隆时期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故宫已佚书画目》;散落民间后,大庆市民冯义信于1947年购得,1983年他又将此画捐献给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蚕织图卷 | 宋代/梁楷 1幅,40720×3248像素 TIF/JPG高清,378M
品名作者 李白行吟图轴,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81.1×30.5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作品以简炼的笔法出色地表现了诗仙太白的形象,堪称梁楷的”减笔体”水墨人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图上的鉴藏印为巴思巴文字所写的”大司徒印”,据说是仕于元朝的阿尼哥之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李白行吟图轴 | 宋代/梁楷 1幅,3602×9207像素 TIF/JPG高清,94M
品名作者 泼墨仙人图页,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水墨,48.7×27.7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描绘的是一位已经心醉神迷的老人,目光迷离地望着前方。在五官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紧凑夸张的对比手法,五官画得十分紧凑,额头却很宽大,占去面部三分之二的面积。在用笔上,只有五官用线简单地勾勒,头发和胡须则运用大笔侧锋描写,用墨干湿浓淡变化准确自然。在身体动作形态的描绘上,更加豪放自如,更多地运用沾有饱满墨汁的大笔以侧锋写出。人物肩部,用大笔侧锋浓墨急速书写,但这浓墨,并非一团黑墨,而是变化极为自然丰富的浓墨的表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泼墨仙人图页 | 宋代/梁楷 1幅,10822×8311像素 TIF/JPG高清,337M
品名作者 泽畔行吟图扇,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扇,绢本,设色,22.9×24.3厘米 来源版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远处隐隐的山峰,后渲染的淡墨似云似雾绵延出了山石与彼岸,深秋芦苇业已枯黄,随风摇摆,右下角一岸斜坡上,一位高士手拄竹杖,迎着寒风,似行似吟,前方一片空寂。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泽畔行吟图扇 | 宋代/梁楷 1幅,3156×3000像素 TIF/JPG高清,27M
品名作者 雪栈行骑图页,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水墨,23.3×2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雪后群山苍茫,枯木萧疏, 二人骑行于茫茫雪地中,仅露白色背影。作者以浓墨写枯木, 以淡墨晕染天空、山石,使雪景更为突出。从留传下来的梁楷 画作看,多表现为秋冬之际孤寂、荒寒之意境,此即其中之 一。是画构图简洁,意境幽远,画意与《雪景山水图》(东京 国立博物馆藏)相似。 款识:梁楷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雪栈行骑图页 | 宋代/梁楷 1幅,6347×6174像素 PNG/JPG高清,94M
品名作者 柳溪卧笛图页,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水墨, 26.1×26.1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是图绘烟雨欲来之时,天色晦溟,枯柳倒悬,一高士 横卧舟中,吹笛于江上。图中人物寥寥数笔,神情毕肖。 全图意境孤寂、幽远,充满脱尘离俗的释家意味。 款识:梁楷。收藏印:“妙品”朱 文葫芦印一枚。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柳溪卧笛图页 | 宋代/梁楷 1幅,5240×52271像素 PNG/JPG高清,58M
品名作者 疏柳寒鸦图页,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26.4×24.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枯柳疏枝,两只乌鸦栖息于树干上,一只低头啄食,一只仰望高空,与远处的飞鸦呼应成趣,另有一只飞临树干。几枝败柳将冬季萧瑟的气氛巧妙地烘托出来,四只寒鸦形神各异。乌鸦头尾以浓墨点染,羽翼用焦墨勾写,腹部略敷白粉,更突出鸦头之黑,笔简神丰。 本幅款识:“梁楷”。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疏柳寒鸦图页 | 宋代/梁楷 1幅,4858×4510像素 PNG/JPG高清,46M
品名作者 秋柳双鸦图页,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墨笔,24.7×25.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前人定名《秋柳双鸦》,实则写唐代诗人王维五言绝句《鸟鸣涧》诗意。王维的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鸟鸣涧春山月出的夜景,既幽静,又有生气。梁楷的画,以渴笔焦墨绘一节断裂的枯柳,三两根枝条昂扬向上又飘拂而下,突兀地将整幅扇页中分为二,构图大胆,以奇致胜。大片空白处淡墨晕染出的薄云满月,给空谷春山平添了几分神秘。初升的月亮惊起的两只山鸟奋飞呼鸣,打破了夜空的静寂,老柳虽然细弱,枝条却仍坚韧,使观者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搏动。 梁楷作画,以“减笔”闻名,此幅亦不例外,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勾画出所表现物象的主要特征,描绘出花鸟的内在神韵。大片的空白使画面显得空濛含蓄,给人以笔墨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空间,达到了“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 行书署款“梁楷”二字。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秋柳双鸦图页…
品名作者 三高游赏图页,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25.3×26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描绘儒、释、道三家交汇相融的场景以“三笑图”最为常见,其人物分别为陆修静、陶渊明、慧远三人。此画中的“三高”则另有其人。画作左侧附有乾隆御笔题诗曰:粉本疑从陆仲仁,却挥减笔为传神。风狂院内抛金带,何异挂冠神武人。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三高游赏图页 | 宋代/梁楷 1幅,10284×5715像素 TIF/JPG高清,168M
品名作者 果熟来禽图页,宋代,林椿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26.9×27.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家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寂静的山林木叶泛黄,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任由虫儿噬蚀。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忽而,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它是否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呢? 折枝画法发挥了小幅的特长,作者以活泼的形式突出表现了枝叶、果实的色彩和禽鸟的情态,大不盈尺却美轮美奂,在饱满丰硕的果实和小鸟怡然自得的鸣唱中,画外的情趣、诗意与画意相结合,加强了花鸟画借物抒情的目的,令人赏心。 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勒,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咬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可见画家从自然景致中“摄集花形鸟态”的高超的写生能力。在构图上删繁就简,明洁奇巧,既保持了画院花鸟画“要物形不改”状物精微的写实精神,又表现出作者蕴藉空灵的审美追求。设色轻敷淡染,黄绿的叶子…
品名作者 枇杷山鸟图页,宋代,林椿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26.9×27.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诱人。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十分生动有趣。枇杷枝仿佛随着绣眼的动作重心失衡而上下颤动,画面静中有动,妙趣横生。绣眼的羽毛先以色、墨晕染,随后以工细而不板滞的小笔触根根刻画,表现出鸟儿背羽坚密光滑、腹毛蓬松柔软的不同质感。枇杷果以土黄色线勾轮廓,继而填入金黄色,最后以赭色绘脐,三种不同的暖色水乳交融,从而展现出枇杷果成熟期的丰满甜美。枇杷叶用笔致工整细腻的重彩法表现,不仅如实地刻画出叶面反转向背的各种自然形貌,且将叶面被虫儿叮咬的残损痕迹亦勾描晕染得一丝不苟,充分反映了宋代花鸟画在写实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水平。 本幅无款识。钤鉴藏印“宋犖审定”、 “宣统御览之宝”。裱边题签:“宋人画枇杷山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
品名作者 葡萄草虫图页,宋代,林椿 形制尺寸 图扇,绢本,设色,26.2×2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昆虫以双勾填彩法绘制,用线刚柔相济,既准确地勾勒出秋虫或动或静的各种体态和神情,又将昆虫翅膀的轻薄或外壳的坚硬等不同的质感表露无遗,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功底。在色彩上,敷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这种合乎自然规律的晕染与其求实写真的线条相得益彰,具有宋代院体工笔画的鲜明特色。 本幅款识“林椿”。无鉴藏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葡萄草虫图页 | 宋代/林椿 1幅,6602×5938像素 PNG/JPG高清,91M
品名作者 罗汉图轴之二 | 宋代/刘松年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8.1×56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院藏画中,有三幅刘松年画罗汉。每幅都署款「开禧丁卯(西元一二○七 年)刘松年画」,笔墨也极接近,应是同时之作。 此幅描绘罗汉坐于屏风下,一侍者捧经立于其前。笔力秀劲,傅彩精丽。连布纹、木纹也细绘如?。 尊者柱杖坐,一僧执经问义。 有「内府书画」「皇姊图书」印。按「内府书画印」凡六见:一见于唐卢楞伽十八罗汉册(见喜龙仁中国画第三册图八九下),一见于北宋赵令穰橙黄橘绿册(见本书图七○);一见于宋高宗书纨扇(为赵令穰橙黄橘绿册对幅,未印);另三印即见于此三幅罗汉像中。卢楞伽罗汉册,「内府书书」印钤于左上角,「皇姊图书」印钤于右上角;赵令穰画及宋高宗书,因系圆幅,「内府书画」印皆钤于正中上方。亦无「皇姊图书」印。此三幅罗汉像,「内府书画」印,皆钤于左上方。而「皇姊图书」印,第一幅钤于左上方,在「内府书画」印之下;第二、三两幅,则钤于右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