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作者 十二生肖人物图册,清代,任薰 形制尺寸 图册,纸本,设色,22.5×31.8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艺术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册绘十二生肖故事,每一开作者选取一个与生肖有关的典故来表现,如人们熟知的“守株待兔”、“叶公好龙”、“闻鸡起舞”等,题材新颖活泼,喜闻乐见。任薰擅长铁线描,所绘人物衣纹细劲流畅,瘦硬如丝,神情栩栩如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生肖人物图册 | 清代/任薰 12幅,每幅约5600×4200像素 TIF/JPG/PDF高清,825M
品名作者 西厢记图册,清代,任薰 形制尺寸 图册,纸本,设色,36×3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西厢记》故事,图中题词出自王实甫《西厢记》曲词。全剧讲述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任薰绘制此册时,在人物造型上取法明末陈洪绶,皆古拙变形。 一:图绘张生与莺莺初见场景。题:“惊艳。宫样眉儿新月偃,侵入鬓云边。”语出第一本第一折。人物衣纹以充满力量的钉头描绘成,褶痕层叠如铁划银钩,装饰感强烈。 二:图绘张生向僧人借宿。题:“借厢。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语出第一本第二折。 三:图绘莺莺与红娘开角门,移香案至太湖石旁,倚案窥张生。题:“酬韵。踮着脚尖儿,子细定睛,比那初见时庞儿越整。”语出第一本第三折。 四:图绘张生解莺莺于普救寺之危后,莺莺母亲有请,他先来拜见莺莺的情景。题:“请宴。秀才们闻道请,似得了将军令,先是五脏神愿随鞭镫。”语出第二本第二折。 五:图绘莺莺母亲悔婚后,张生弹琴表心意。题:“琴…
品名作者 香林紫雪扇面,清代,恽寿平 形制尺寸 图扇,纸本,设色,17.7×5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与现藏南京博物院的紫藤画扇(年款“壬戌”,恽寿平时年50岁)同名,并且画风、书风相近,由此推断无创作年款的此画也应是恽氏晚年之作。这是一幅对景写生图,作者通过绘紫藤飘扬的形态,暗示出无形的风和“好风吹香”的诗意。全图明净的色彩,娴熟的运笔,均显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本领。 扇页有自题:“香林紫雪,云溪寿平。”吟首钤“吹万”朱文印、“园客”白文印。又自题:“春暮东皋园池,赏藤花天半,紫云飘漾,好风吹香,落英缤纷,真奇观也。戏写一枝,以为娱乐。”钤“寿平”白文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香林紫雪扇面 | 清代/恽寿平 1幅,7095×3649像素 JPG高清,5.6M
品名作者 夏山过雨扇面,清代,恽寿平 形制尺寸 图扇,纸本,设色,17.1×5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款“乙卯闰五月”上款“立翁”下款“南田后学、寿平”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夏山过雨扇面 | 清代/恽寿平 1幅,6910×3768像素 JPG高清,6M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观书沉吟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仕女持书沉吟的情景。室内的墙面上贴有书画条幅,其上除录有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米元章(米芾)的词句外,还分别绘有墨笔、设色山水小景,它们与桌上的书籍形成呼应,为表现仕女展卷读书的主题营造出恰如其分的文化氛围。 仕女画发展至清代,在审美意趣上既没有大唐女性体态丰腴之美、宋代女性娇媚之姿,也没有明代女性端庄清丽的文雅之态,她们的容貌多为长脸、细目、樱唇,体貌为修颈、削肩、柳腰,具有黯然神伤的小家碧玉之韵致。作者在此图中表现出清代女性这种“风露清愁”之形象的同时,巧妙地将米元章的词句“樱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风半懒时,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录于画作上,该词句在以书法形式点缀画面的同时,又以其表述的内容对倦懒读书的仕女形象进行了诠释。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倚榻观鹊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屋内身着华服的女子侧身坐于榻上,目视着屋外嬉戏的喜鹊。作者意在反映女子观赏喜鹊时愉悦的心境,但却潜意识地表现出宫内生活的空虚,成双成对的喜鹊映衬出女子的孤独、寂寞。主人翁背后的屏风上书有各种书体的“寿”字,寓有祈寿延年之意。 作者凭借深厚的写实功底、巧妙的构思,令画作充满了“以虚补实”的想象空间。图中的寿字屏、花瓶及松枝等虽然仅绘有一半,但却具有“笔断意连”的艺术效果,在造型上不失完整性,从而成功地点缀了画面。图中女子的目光虽然无法以具象的手法加以表现,但作者通过准确地刻画女子侧身扭转的体态,将其无形的目光所向表现出来,从而将室内外的景物自然地联系起来。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溍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倚门观竹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表现的是仕女漫步到庭园园门处观赏各类花草竹石的情景。园中做工精致的官窑瓷花盆中种植着香兰、牡丹等各色花卉,它们争奇斗艳,以婀娜的花姿点缀出俏丽的景致。仕女于满园春色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抒发着幽幽的叹春情怀。 图中女子所戴的头箍因为是系扎在额眉之上的一条窄带,因此又称“貂覆额”,俗称“头箍”、“勒子”。清代,头箍已得到各阶层女性的青睐。宫苑女子一般在其上镶金嵌玉为饰,平民女子则绣彩线加以点缀。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溍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其只是美人绢画十二张而已。因此,将其更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此套图屏是胤禛命画家为其御苑圆明园定做的,原贴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内的围屏上,雍正十年(17…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面上仕女身着裘装,一手搭于暖炉上御寒,一手持铜镜,神情专注地对镜自赏,“但惜流光暗烛房”的无奈之情溢于眉间。画中背景是一幅墨迹酣畅的行草体七言诗挂轴,落款为“破尘居士题”。“破尘居士”是雍正皇帝为雍亲王时自取的雅号,表示自己清心寡欲、不问荣辱功名的志趣。 此图所绘人物与其它各幅一样,造型生动准确,笔致工细严谨,为宋代前期院体画画风。不同的是,此幅在构图上别具匠心,作者巧妙地在画幅左侧绘半扇窗户,透过它可见窗外挺拔翠绿的青竹。青竹与室内的盆景不仅形成雅致的呼应,增添了几多情趣,而且将室内有限的写实空间扩展到室外无限的想象空间,加强了画幅的纵深感。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溍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其只是美…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立持如意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仕女庭院赏花的情景。竹条编制的藩篱处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画家在此特别突出地表现了紫、粉、白、红等各色牡丹。牡丹以花叶丰满、香味浓郁和体态雍容华丽而被称作“百花之王”,并成为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画家借绘牡丹及女子手中所持的竹雕灵芝如意暗寓了“富贵如意”的美好愿望。 图中女子的发型很别致,名为“螺髻”,主要以盘叠式作成,其法是将头发用丝线分股拢结系起,然后运用编、盘、叠等手法把发髻盘叠成螺旋状,置于前额,插入簪子加以固定。这种发型雍容大方、高耸而不走落,在唐代就为富贵女子所青睐。从流存至今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以及唐代其他绘画、雕塑中,均可见类似的盘叠螺髻发型。清代王渔洋曾用“青螺如髻秀堪餐”之诗句对此种发型加以赞美。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烘炉观雪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宫掖女子头戴貂皮帽临窗而坐观赏雪景的画面。窗外是披霜带雪遇寒不凋的翠竹和“万花敢向雪中击,一树独行天下春”的梅树。梅花的五瓣花朵被人们赋予了幸福、快乐、长寿、顺利与和平的寓意,因而拥有“五福花”的美称。女子在赏梅的同时亦寄托着自己美好的愿望。 作者通过干湿、浓淡不同笔法的灵活运用,以及精准的造型能力和恰如其分的晕染设色成功地表现出不同物象的体积、质感,如将貂皮帽柔软的毛质、炭火铜盆坚实的金属质地以及竹、梅顽强的生存状态均表现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溍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其只是美人绢画十二张而已。因此,将其更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此套图屏是胤禛命画家为其御苑圆明园定做…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持表对菊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仕女手持精美的珐琅表坐于书案旁。桌上的官窑双耳白瓷瓶中插有菊花,表明正当八月时节。一函六册的书籍则为室内增添了儒雅的书香气息。其背景墙面上悬挂着明代董其昌的诗句书法作品和洞箫,与仕女手中的表形成富有情趣的对比,浓郁的东方传统文化氛围与来自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清代宫廷女子的生活中相得益彰。 此图以刻画精细引人注目。图中董其昌款的大幅书法作品由作者一笔一画地以蝇头小楷认真地书写而成,字迹虽小,但字字可辨,且不失董字淡雅清秀、以妍美见长的南派书风特点,显现出作者绘画之外兼工书法的才艺。图中桌子、仕女的衣袍,甚至书籍函套上华美的纹饰,亦被作者以工整的笔法细心地勾画出来,从中可见宫廷器物华贵的材质、精致的作工以及穷工极致的装饰特征。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捻珠观猫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面上仕女于圆窗前端坐,轻倚桌案,一手闲雅地捻着念珠,正观赏两只嬉戏顽皮的宠物猫。此图的取景面很小,仅透过二分之一的圆窗来刻画繁复的景致,但由于画家参用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将远、中、近三景安排得有条不紊,从而扩展了画面空间的纵深感,显得意韵悠长。窗下钟声滴答,近处猫咪玩闹,时光便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流逝。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溍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其只是美人绢画十二张而已。因此,将其更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此套图屏是胤禛命画家为其御苑圆明园定做的,原贴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内的围屏上,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才传旨将它们从屏风上拆下来入藏至紫禁城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套图屏运用工笔重彩法,不仅表现出宫廷绘画雍容华贵的审美情趣和仕女画工整妍丽的艺术特色,而且还以写实手法逼真地再现了宫廷女子的冠服、发型、首饰以及室内摆设的家具、瓷器等,如此图中所绘“仿宋官窑”、“仿汝窑”、“郎窑红釉”瓷器,以及家具“黄花梨多宝格”、“斑竹桌椅”等等,都是康熙至雍正时期家具和陈设中最盛行的品种。女子佩戴的头饰、手镯等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时宫中最为流行的款式,并具有皇家用品制作工艺精湛、用料精美的特点。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溍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其只是美人绢画十二张而已。因此,将其更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此套图屏是胤禛命画家为其御苑圆明园定做的,原贴于圆明园“深柳读…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烛下缝衣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构思巧妙,将原为各自独立的室内外空间通过前后窗的开启而连通起来,从而表现出三个不同的空间环境:屋前是秀石与鱼缸点缀的庭园小景;屋内是女子秉烛缝衣、勤于女红的情景;屋后则可见红色的蝙蝠在青竹丛间穿插飞翔的场景。作者在此利用“蝠”与“福”的谐音赋予了此图“鸿福而至”的吉祥寓意。此图的创作目的是宣扬宫掖女子勤于女红的美德。女红包括纺织、刺绣、缝纫等,是古代衡量女子妇德的标准之一。因此,图中缝纫的场景所占画幅最大,也最为生动。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溍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其只是美人绢画十二张而已。因此,将其更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此套图屏是胤禛命画家为其御苑圆明园定做的,原贴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桐荫品茶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仕女手持纨扇在繁茂的梧桐树下静心品茶的情景。茶饮起源于巴蜀,经过历朝文人士大夫的“文化”雕琢,逐渐从物质范畴被“品”至“道”的精神境界,成为具有丰富意韵的茶文化,品茶亦成为一种儒雅风范的象征。透过图中的月亮门可见黑漆描金书架的一隅,其上一函函的书籍与仕女手中的茶具相互映衬,表现出该女子的学识与修养。 此图表现了四处不同的空间环境,即仕女所在的庭院、陈设书架的室内、有红色围栏的回廊,以及回廊外种有青竹的庭院。作者通过物象间的前后掩映及近大远小的透视法由近及远地扩展了画面的空间,充分展现出宫廷女子所处的良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作者巧于变换空间的构图能力。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溍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
品名作者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消夏赏蝶轴,清代,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4×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户外湖石玲珑,彩蝶起舞,萱草含芳。室内仕女手持葫芦倚案静思。此画描绘的虽是仕女夏日休闲的情景,表达的却是乞生贵子的吉祥意愿。萱草,又名忘忧、鹿葱。《草木记》谓“妇女怀孕,佩其花必生男”,因此,萱草以有助于孕妇生子,又有“宜男萱”之美称。葫芦,属于生命力旺盛的多籽植物,常被用以喻“百子”之意。画家巧妙地将萱草与葫芦分别绘于石侧、掌中,既增加了画面的观赏性,又蕴涵了求子的深意。 图中女子“倚风娇无力”的仪态反映了清代仕女画在创作上追求女性“风露清愁”之韵致的审美情趣。桌上的围棋盘则暗示出女子平日闺阁中清玩之雅性,与衬景木匾上所书的“清音”形成呼应。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共12幅,此为其中之一。因画幅中有雍正皇子时期”破尘居士”名号落款的条幅,曾一直被误定为《胤禛妃行乐图屏》。朱家溍先生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其只是美人…
品名作者 花卉蟾蛇图轴,清代,黄溱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75×35.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中一条赤蛇盘曲在枝叶间,和草丛上的大蟾蜍互相对视,不远处,一只蝴蝶正翩翩飞舞,相向而来。 此画题字云:“蛇也屈曲,蟾也彳 亍,互视眈眈,依草附木,究何技能,相机肆毒。蝴蝶翩翾,应远耻辱,薰风浩荡,无思不服,祓除不祥,受天百禄。”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花卉蟾蛇图轴 | 清代/黄溱 1幅,3949×7653像素 JPG高清,6.6M
品名作者 墨龙图轴,明代,抱白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水墨,173×103.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款识:山阴抱白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龙图轴 | 明代/抱白 1幅,10183×17063像素 JPG高清,66M
品名作者 松柏长春图轴,清代,李鱓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6×4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家自题:乾隆元年正月人日,予将北行,写松柏长春图。老年作宦居者、行者皆藉此发兆焉。复堂李鱓。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松柏长春图轴 | 清代/李鱓 1幅,4328×11621像素 JPG高清,19M
品名作者 群仙祝寿贴落,清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0.5×55.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贴落: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装潢方法。 四边镶绫边,类似于今天的镜心,但不加镜框,而是直接裱糊于墙壁或槅扇。 一般尺幅较大,也有学者称之为“纸质壁画”。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群仙祝寿贴落之一 | 清代/佚名 1幅,8169×14850像素 JPG高清,24.8M 群仙祝寿贴落之二 | 清代/佚名 1幅,8219×14910像素 JPG高清,25.9M
品名作者 胪欢荟景图册,清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册,绢本,设色,98×161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该册共八开,为清宫廷画家所绘。记录了清乾隆朝鼎盛时期,乾隆帝为其母崇庆皇太后七十圣寿举办的庆典活动。此册尺幅巨大,堪称清宫内最大的画册,分别以“万国来朝”、“合壁联珠”、“回人献伎”、“香林千衲”、“厘延干梵”、“寿宇同游”、“九老作朋”、“慈宁燕喜”八个场景,来描绘朝贺、庆寿、筵宴、游乐等满城欢庆的盛大场面。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胪欢荟景图册 | 清代/佚名 10幅,每幅约15800×9600像素 PDF/JPG高清,291M
品名作者 寿星图轴代,清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203.8×9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寿星图轴 | 清代/佚名 1幅,9753×20618像素 JPG高清,43M
品名作者 梅雀图轴,清代,任颐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35×67厘米 来源版权 辽宁省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图以右侧出枝式绘红梅若干,梅枝上白雪皑皑,可见冰棱挂起,而梅花依然朵艳丽苍劲;梅枝上6只麻雀,以一对对方式立于同一枝杆上,而另有两只呈飞翔状,似到远向觅食。此图动静相宜,寒冬中生机勃勃。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梅雀图轴 | 清代/任颐 1幅,4779×9209像素 TIF/JPG高清,125M
品名作者 仕女婴戏图轴,清代,任颐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29×6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女子怀抱幼儿,身旁小童正用悬丝操纵着一个提线木偶。作者以细劲的线条描绘女子及孩童面部、身体,又以方劲有力的钉头鼠尾描勾画衣袍。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仕女婴戏图轴 | 清代/任颐 1幅,6777×13206像素 JPG高清,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