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国画

2688 套作品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十二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十二月:农历十二月,大雪封山,冰河结冻,人们有的闲立,有的向火,有的滑冰。小孩们玩得更为兴高彩烈,蹴鞠,踢毽,堆雪狮。这时是一年辛劳的结束,所以都各乐所乐,显得无比的闲暇。此图以前庭大院为中心,描写开敞的室内活动,菱形、贝叶式的墙上开洞可提供各独立空间的联系,事实上并不符合实际的结构。另有一些券顶门洞、阳台设计可能受到西式建筑的影响,反映出当时皇家园苑的创新趣味。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十二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655×13486像素 JPG高清,23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十一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十一月:十一月逐渐进入了严寒,植物中只有苍松翠柏,依然茂盛。水榭当中,画着一位年轻的父子在鞭责幼子,诸人在一旁劝护。隔庭有一所静室,一位老者修行好佛,在禅榻合掌向人答礼。后院妇女儿童,作蹴鞠和捉迷藏的游戏,也许是比较剧烈的活动,能帮人取暖吧。对岸霜林之中,有一群人穿着彩衣,笼着野兽,结队而行,好像是卖解马戏之类的从业者,赶着集市似的。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十一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737×13653像素 JPG高清,25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十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十月:时序进入十月,已到初冬时节,严寒的霜露把人们的活动从户外感到室内来。于是赏玩卷轴名画,鉴定古器彝鼎等活动,便成文人室内聚会的话题。另一间厢房内,有一位老画师正替一位士人画像﹔远处的阁楼内妇女群聚玩乐,有弹奏乐器、缝制衣物,或对坐谈天,将富豪人家生活情景描写得宁静安逸。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十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510×13338像素 JPG高清,22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九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九月: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由于陶渊明的爱菊,菊花便成了士人们特殊的爱赏物。而种菊也各有特殊的技巧。因此各人把自己的菊花,凑集在一处,来观摩赞赏,形成菊花会。图中所描绘的,正是菊花会的情景。船,运送着盆栽,人,从容地赏玩。而野外则游人提携着酒食,是重九登高的另一幕景色。所画出于清高宗(圆明园四十景诗)中之 “汇芳书院”,诗句前说明:“可攀扪而上问津石室”。石室可见于画中上方。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九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861×13726像素 JPG高清,24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八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八月:八月天气初凉,天显得分外的清明﹔月,也显得分外的皎洁﹔芬芳的桂花也在此时盛放。正是赏月最好的时令,这幅画描写的便是中秋节赏月情景。妇女们牵着儿童,轻盈漫步在庭院平台上,欣赏着皎洁月色。露台上,正举行盛大宴会﹔阁楼中有女乐师吹奏着琴笙,悠扬乐曲飘散在空气中,明月当空,真所谓良宵佳节也。画家纯熟的技巧,把古人的生活趣味无限延伸。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八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869×13695像素 JPG高清,24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七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七月: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大体说来,对闺中妇女的意义比较浓。画幅里的闺中妇女,正设立香案,对月乞巧,细细的好像能听到祝祷的声音。男士们却比较闲散,在敞轩中吹弹作乐。山林里面一片森森夜气,有一两只喜鹊停栖着。在民间传说中,说是牵牛织女,每年只有在七夕见一次面,而渡过银河之时,是由无数的鹊群,首尾相衔,连成的 “鹊桥” 接引。画中的喜鹊,并不完全是为了点景。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七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685×13480像素 JPG高清,22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六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六月:农历六月,逼人的夏天暑气,消耗着人们的体力,因此,没有十分要紧的急务,众人都在避暑。画中一片荷塘,垂柳浓荫,画家用青蓝的调子层层叠叠的涂染,衬出万顷清凉。仕女们有的在高楼消暑;有的在池塘采莲;有的凭栏垂钓;有的放艇清游,使人感觉进入水上风来,暗香浮动的优雅生活。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六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678×13504像素 JPG高清,22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五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五月:五月,禾苗正在田中生长,离收割尚早,农村中在极忙之后有了一段闲隙。更加上民族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因国事焦忧而自沉汨罗江,几千年来打不开人们悼念的怀抱。两种原因凑合在一起,所以有龙舟竞度的民间活动。在画家笔下,万棹齐飞,旗鼓暄颠,紧张而热烈的竞争,引得两岸民家,凭栏观赏.在炎暑的季节,呼唤起一片热潮。园中的葵花,榴花,和点岸的菖蒲,也不甘寂寞而争奇鬬胜。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五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745×14066像素 JPG高清,21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四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四月:农历四月,牡丹花和玉兰花都抽条怒放。名园赏花,便成了此时最好的消遣﹔而雨,在此时也时飞时止。男男女女,戴着伞,顶着笠,在花丛中飘拂往来,使人不禁想到李商隐的诗:「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这真是一种优美的境界。野外画着采桑娘,提着篮子,结伴而行,用袖子遮着雨。「蠶忙」,催促着妇女的脚步,她们都在忽忽的赶着。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四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695×13563像素 JPG高清,21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三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三月:农历三月,正是赏受户外生活最好的季节。图中画着是上巳修禊的故事。文士们坐在小河沟的旁边,童子们把「羽觴」斟满了酒,从水的上流漂浮而下,想喝酒的人就把羽觞取来。上巳,是三月初三。修禊,是袚除不祥。羽觞,是在水上能漂浮的酒杯。在汉朝时,人们就有到水边袚除不祥的风俗。到了晋朝,有名的书家王羲之,在山阴兰亭浮觞咏诗,因此上巳修禊,便成为有名的故事。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三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595×13300像素 JPG高清,21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二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二月:农历二月,天气已由酷寒变得稍稍温暖。所谓「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这时园中开满了杏花,人们也从严寒的 “蛰伏”,稍稍出来活动了。图中老老少少,都做着他们乐意做的事情。女孩们在院里荡着秋千,山野间也布满了狩猎的男子。有的携带着猎具,有的在马上扬鞭指点,观赏着景物,真使人为之神往。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二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643×13019像素 JPG高清,20M

品名作者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正月,清代,宫廷画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7×17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C BY 简介说明 正月这一幅画的是农历正月。正月十五的元宵夜景,屋中盛张灯彩,室外放着烟火。有的人却在赏月饮酒,后园里结架悬挂着彩灯,许多小孩们在灯架下游戏。上半幅山野之间点缀着提灯的远景。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正月 | 清代/宫廷画家 1幅,7550×13380像素 JPG高清,21M

品名作者 溪山行旅图页,宋代,朱锐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26.5×27.2厘米 来源版权 上海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画又名《盘车图》,描绘严冬时节长途跋涉 的南渡车队。人物手法简练,着墨不多而动态宛 然,山水树石的画法属郭熙一派。此画融山水、人 物、界画于一体,说明朱锐具有多种绘画才能。 款识:朱锐收藏印:耿昭忠诸收藏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溪山行旅图页 | 宋代/朱锐 1幅,4223×4134像素 TIF/JPG高清,49M

品名作者 春社醉归图卷,宋代,朱锐(款)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326.3×31.7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C BY 简介说明 本卷绘祭祀毕,宴饮后的横斜醉态,饶富奇逸之趣。沿途万木复苏,大地欣荣,正是唐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的写照。 作者款识:紹定二年三月朱銳筆(疑为后人添加,而其风格笔墨近于明代)钤印信息:乾隆御賞之寶、御書房鑑藏寶、石渠寶笈、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困學齋、張伯起、何氏元朗、眉公、允文、缶歌館、詠風堂、都穆、齊周氏 (半印) 鮮于樞 跋:飲酒有真樂。我昔初未知。十載愁懷困吳楚。酒中之趣方得之。歸來忽遇雲居子。卻怪前身謫仙是。高堂日飲三百杯。一笑相忘醉鄉裏。散髮歌呼望白雲。舉觴遙酹雲中君。世間得失榮枯擾擾了不顧。但覺六合之內別有他乾坤。吁嗟。末俗惡高潔。晦跡含光乃明哲。當時陶阮諸公是以識其然。往往沉冥物外逃麴蘗。豈不聞侯家昔日喧歌舞。侯家亭樹今榛莽。夜臺長往即冥冥。釃酒何曾入杯土。君當為我買酒船。我亦為君招列僊。…

品名作者 钟馗出猎图卷,五代南唐,顾闳中(传)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设色,28.7×372.1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C BY 简介说明 画卷设色画钟馗服冠骑驴,执剑插笏,巡猎场景。另有导从鬼卒十五名,持弓矢戈盾,臂鹰牵犬系虎,面目狰狞,造型各异。构图采一字长蛇阵法,布局颇古,但从人物风格判断应为明人所作。此卷无名款,未见诸清代以前的著录,其中人物描法较诸顾氏 “韩熙载夜宴图” 卷,颇不相类,疑似明人仿古之作。 王肯堂 跋朱蘭嵎太史。奉使益藩時。得南唐顧閎中畫鍾馗氏出獵圖乙卷。太史秘之。無異拱璧。余以萬曆乙已。過南都。見太史於私第。因出書畫相賞。及後迺出此卷。余不禁瞠目失聲嘆美之。太史不吝。即以推惠。余既獲此。無啻南金重寶也。迺以宋碾羊脂玉雙柱罇。漢銅青綠提梁卣酬之。重加裝設。子子孫孫。其永保之。時萬曆乙巳八月上澣之吉。裝潢於南都。金壇王肯堂記宋徽宗 跋鍾馗氏出獵圖乙卷。迺南唐顧閎中筆也。作鍾馗氏及諸鬼。皆猙獰雄傑。所荷器械鷹犬猛獸之類。俱極精妙。設色勁淨。目中希覩…

品名作者 群仙图册,清代,佚名(宫廷画师) 形制尺寸 图册(一函两册),绢本,设色,青绿描金,59.6×40.4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C BY 简介说明 为供内廷祝寿、雅玩之需。内容仿照《列仙传》体例,描绘了二十个得道成仙的故事,始于:老子过函谷关。终于:王琼来乘青麟。每开左图青绿描金,右配释文。 封面篆书题:羣僊圖 第一册前副叶篆书题:羣僊 拱祝老子過函谷關李聃。在上古累世化身。商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始誕生於楚之曲仁里。號老子。駕青牛過函谷關。令尹喜知之。鞠躬求道。飛昇後降峽河濱。號河上公。付道安期生。又數降經符。普天享其福蔭。赤松子赤松子。神農時雨師。煉神服氣。至崑崙山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高辛時又為雨師。秦漢時託名黃石公授術張良。後傳與赤松子遊。史遷曾記其事。安期生遇仙安期生受道河上公王老者。遊東岳遇神仙乘白鹿。同侍女數人下山。即再拜求道神仙曰。子知安期生乎。太上使我與汝席世之訣。仙道不遠。近取諸身。無思無為。不吐不納。誠一…

品名作者 送葬图卷,清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设色,36.3×344厘米 来源版权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 CC BY-NC 简介说明 画卷分别描绘清代官绅家丧礼、送葬场景。其中包含火把引路、过桥仪式、乐队开路,和尚念经、灵柩起运等环节。画卷绘制风格应属于清末外销画。 旧时丧葬通常经过沐浴更寿衣、上厅、报庙、发讣告、置灵堂、成服赐杖、接棺、入殓、吊祭、守灵、出殡、安葬、回灵、超度、升龛等环节。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送葬图卷 | 清代/佚名(卷一) 1幅,50573×5396像素 JPG高清,70M 送葬图卷 | 清代/佚名(卷二) 1幅,47374×5199像素 JPG高清,67M

品名作者 揭钵图卷,明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描绘佛世尊为惩治鬼子母而将其幼子扣于钵下,鬼子母遣众小鬼意欲揭钵救子的情景。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揭钵图卷 | 明代/佚名 1幅,9470×2160像素 JPG普清,7M

品名作者 揭钵图卷,明代,文徵明(传)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29.1 x 138.3厘米 来源版权 弗里尔美术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托名仇英。题跋:文徵明书宝积经。(伪)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揭钵图卷 | 明代/文徵明(传) 1幅,21125×3865像素 JPG普清,13M

品名作者 揭钵图卷,明代,朱芾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30.1×433.4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以水墨白描,绘写人物,线条灵活多变,并以淡墨分出阴阳,具立体感。鬼卒形象夭矫夸张,更对照出佛的沉稳慈悲。人物个性鲜明,神情生动,栩栩如生。 冷谦书《宝积经》寶積經鬼子母者。是鬼神王般若迦妻。有子一萬。皆有大力之士。其最小子賓迦羅。此鬼子母兇暴妖虐。殺人兒子。以自噉食。人民患之。仰告世尊。爾時即取其子賓迦羅。盛著缽底。鬼子母周徧天下。七日之中。推求不得。憂愁煩惱。傳聞。他人言云。佛世尊有一切智。即至佛所。問兒所在。時佛答言。汝有萬子。惟失一子。苦惱憂愁。而推覓耶。世間人民或有一子。或三五子。而汝殺害。鬼子母白佛言。我若得見賓迦羅。永不殺世人之子。佛即使鬼子母見賓迦羅于缽下。盡其神力。不能得取。還求于佛。佛言。汝今受三皈五戒。盡壽不殺。當還汝子。鬼子母如佛勑。受于三皈。及其五戒。受持已訖。即還其子。佛言。汝好持戒。汝是迦葉佛時。羯肌尊者。偶因…

品名作者 揭钵图卷,明代,仇英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26.8×119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卷以青绿设色描绘佛渡化鬼子母之故事。鬼子母性凶残,常掳人子而食。佛取其爱子,藏于钵底,鬼子母遣众鬼叉竭力救之不得,佛便劝其皈依持戒,勿再为虐。 吳奕 跋:吳中仇十洲作畫必師古人。動輒精妙。凡得其片縑尺紙。重若拱璧。此畫揭鉢圖。略用勾龍爽筆而自出機軸。誠千古一人也。圖中肖像描神鬼怪逼現。茍非指掌神奇吾恐其不能臻此靈境也。善藏之。延陵吳奕書。陸師道 跋:五湖陸師道觀于寒綠堂中。徐熿 跋:東海徐熿曾觀於馬禪寺之虛白堂。 款识:仇英實父製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揭钵图卷 | 明代/仇英(台北故宫藏本) 1幅,25527×3699像素 JPG高清,42M

品名作者 福寿齐天图册,清代,宫廷画师 绘 形制尺寸 图册,绢本,设色,39×5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C BY 简介说明 清宫廷画师为向皇帝献寿而作。画册共十四开,描绘十二幅历史人物故事:八仙庆寿、进献瑞芝、老子过关、三苏齐美、至道九老会、嘉祐四真、商山四诰、陈抟望气、四世三公、睢阳五老、思邈延师、师事名贤。 前副页题字:福壽、齊天缂丝封面题:福壽齊天 八仙慶壽瑤池金母宴蟠桃。慶生辰洞天歡樂。笙歌雲外響。仙侶殿前朝。福祿重高祝。萬壽似嵩岳。(小字注:右調新水令)五更月皎。八僊恰來到。度仙娥服了金丹藥。壽相同。天地老。(小字注:右調喬牌兒)黃芽一粒丹服却。永壽萬歲延。有意望神仙。便得俺神仙指教。成仙了。萬億年。長不老。一盃仙酒筵前列。拜手瑤池自歡好。今日宴。蟠桃滿。捧著玻璃盞。笑天初曉。聚會羣仙共遶。(小字注:右調月上海棠)南極星宿生光耀。祝萬壽。河清岳高。從後萬萬載。永歡娛千歲。共相保。(小字注:餘音) 進獻瑞芝嘉靖年。宛平縣民進芝五本。李果以五岳鮮芝四十本進。三…

品名作者 合作十二生肖图,民国,合绘本(陆翀、吴青霞、孔小瑜、朱嘉、周柏生、李益亭、赵敬予、洪庶安、王叶、金梦石、戈荃、孙镐青合绘) 形制尺寸 图册,纸本,设色,31×38.2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全册共十二开,每开描绘一个生肖形象故事。大约绘制于民国三十六年。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为对应: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吳青霞畫鼠趣鼠趣。丁亥篆香閣主吳青霞寫 孔小瑜畫牛圖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丁亥仲春孔小瑜 朱嘉畫虎圖林谷斑奴,東方寅客。疑汝者誰,箭羽汲石。文侯朱嘉 陸翀畫兔圖法宋人易元吉本。抑非 周柏生畫雲龍圖丁亥仲春周柏生寫 李益亭畫蛇圖丁亥孟春上濣。李益亭寫於滬上 趙敬予畫馬圖駿馬脫重銜。丁亥春日趙敬予 洪庶安畫羊圖丁亥花朝,倣宋人設色,庶安作於春暉草堂 王叶畫猴圖碧山初暝嘯秋月,紅樹正寒啼曉烟。丁亥二月 金夢石…

品名作者 人物事迹十二帧图册,清代,金廷标 形制尺寸 图册,纸本,设色,19.3×39.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描绘了十二个经史故事,依次为:琴歌南风、乔梓喻教、汉阴抱瓮、遇仙翀举、子猷移竹、青溪邀笛、折梅寄友、庐山观瀑、蕉叶临书、弹郁轮袍、金莲归院、映雪读书。每幅均有清乾隆帝题跋。 琴歌南風(描绘相传舜帝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作出了使天下治的《南风畅》的典故)節撫恢炱候。雲觀糾縵辰。橫琴欣對景。屬念祗於民。歌以成四句。侍猶列五臣。天工同弼亮。郅治逮和醇。解慍紆煩鬱。阜財鮮窘貧。寧惟傳攫醳。實願溯源津。 喬梓喻教(描绘贤者教导周公儿子伯禽理解父子之间要守礼仪的典故)南山之陽有木橋。南山之陰有木梓。橋竦而仰具父道。梓勃而俯肖子理。伯禽康叔初受封。必有陽陽或自喜。三見三笞不解故。二子於是見商子。一觀橋梓乃知非。入門而趨登堂跪。周公拂首爰勞之。商子其人君子矣。指物而喻見善遷。淳于鄒忌亦如此。 漢陰抱甕(描绘子贡在汉阴遇见一老丈抱着水瓮舀水浇灌田…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