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画

144篇文章

品名作者 孝经图册,南宋,马和之绘,宋高宗书 形制尺寸 册页,绢本,设色,主画28.2×35.9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今存十八章,始于:开宗明义章、天子章。终于:事君章、丧亲章。其内容以孔子回答曾子问的形式,陈述孝道、孝治的大义。 《孝经图册》(题宋高宗书孝经马和之绘图)原本应为图文相连的长卷,后来因破损严重,改装成书画分开的册页形式。画幅各藉不同场景,诠释各阶层人士尽孝及忠君的双重意涵。图文相辅,充分突显了 “为君主立言” 的创作初衷。 目录: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纪孝行章第十、五刑章第十一、广要道章第十二(缺)、广至德章第十三、广扬名章第十四、谏诤章第十五、感应章第十六、事君章第十七、丧亲章第十八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孝经图册,全幅 18幅,单幅约5600&#21…

品名作者 开韶集胜图册,清代,董诰绘,清仁宗嘉庆帝题诗 形制尺寸 册页,纸本,设色,19.7×39.2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开韶集胜册》由清代董诰绘。画册内容皆以 “春” 字为题,描绘美好春光,共十二开:春社延宾、春泉漱玉、春原叱犊、春林生翠、春港红酣、春畬新绿、春帆细雨、春岫归樵、春园婴戏、春溪渔乐、春坞青帘、春湖香雪。此为清嘉庆八年绘本。 题跋:清仁宗嘉庆题诗十二则:癸亥新正御題款识:臣董誥恭畫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开韶集胜图册 12幅,单幅约5000×2500像素 PDF高清+JPG高清,82M

品名作者 御制诗意图册,清代,蒋溥 形制尺寸 册页,纸本,设色,46.2×30.5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御制诗意图册》清代蒋溥绘,此套共两册,每册十二帧。 蒋溥(1708—1761年),大学士蒋廷锡长子,字质甫,号恒轩,江苏常熟人,清朝大臣,画家,善画花卉,深得家传。雍正八年二甲第一名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性情宽厚而警敏,任职后,精心奉职,勤于政事,是乾隆时期的重臣,亦是蒋派花鸟画艺术的重要代表。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御制诗意图册,清代,蒋溥 24幅,单幅约5000×3800像素 PDF高清+JPG高清,133M

品名作者 耕织图册,清代,冷枚 形制尺寸 册页,纸本,设色,22.8x24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耕织图题材始于南宋,描写性别分工的古代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各司其职。康熙年间焦秉贞奉诏重新编辑并镂版刊行,冷枚以焦图为蓝本,採西方透视与凹凸阴影法绘製,并赋予明丽色彩。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耕织图册,清代,冷枚 46幅,单幅1900×2500像素 PDF高清+PNG高清,438M

品名作者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图卷,南宋,马和之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设色,28x1000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诗经小雅》之《鹿鸣之十》中的十篇诗意。由左向右分别是《鹿鸣》《四牡》。。。《鱼麓》共十篇诗作和十幅画相配。 题跋:宋高宗书鹿鸣之什十篇。 收传印:野芳亭清赏、沐氏珍玩、钱氏素轩书画之记、清内府诸鉴藏玺。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小雅鹿鸣之什图卷 1幅,105225×2828像素 PNG+JPG高清,460M

品名作者 闵予小子之什图卷,南宋,马和之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设色,27.7x713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卷依据《诗经•周颂》十一首诗的内容而作,右书左画,共十一段,依次为《闵予小子》、《访 落》,《敬之》,《小毖》,《栽芟》,《良耜》,《丝衣》,《酌》,《桓》,《宝》,《般》。 高宗、孝宗毎写《诗经》,均喜命马和之补图。图上庙宇楼阁、众人拜佛、焚香敬神,下榻走访等等,描绘的细致全面,栩栩如生。 题跋:引首有清乾隆题"郅隆神遇"四字,前隔水有乾隆甲辰(1784)题诗一首, 尾纸有乾隆题跋一则,述其收藏马和之《诗经图》始末。 收传印:铃有“御书"和项元汴,安国及清乾隆、嘉 庆,宣统鉴藏印多方。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闵予小子之什图卷 1幅,113298×354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12G

品名作者 豳风图卷,南宋,马和之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设色,25.7×55.7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作者根据《诗经·国风》之《豳风》诗意而作。全卷共分七段,依次为《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每段画前书《豳风》原文。图中人物形象生动,衣纹用兰叶描,笔法流畅潇洒,设色清丽古雅,在诸本毛诗图中,亦属精作。此卷无款印,旧传为马和之画,宋高宗赵构书。但在《伐柯》篇内“構”字因避高宗讳而缺一笔,如“構”,说明该书不是赵构所写,而是画院高手代笔。此图大约在元代初年被分割为两卷,仅《破斧》篇为赵孟頫收藏,明末董其昌误认为是赵孟頫补图。清乾隆年间两卷入内府,合璧装成一卷,并将董其昌、高士奇跋移往后幅。卷首有清高宗弘历御书“苇龠余风”四字,尾纸除董其昌、项元汴等三则题记外,尚有乾隆御题一则,钤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梁清标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多方。 卷首有清高宗弘历御书“苇龠余风”四字,尾纸除董其昌、项元汴等三则题…

品名作者 周颂清庙之什图卷,南宋,马和之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设色,32.6x973cm 来源版权 辽宁省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周颂·清庙之什图》根据诗经中“颂”篇诗意绘图,共有10篇。全卷以左诗右图的方式描绘诗中情境,众人或于庙中,或于山上,或众人相谈,皆为祈求福佑子孙。据《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篇》记载,此卷为高宗书、马和之画。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周颂清庙之什图卷 1幅,108677×4252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29G

品名作者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篇图卷,南宋,马和之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设色,27x383cm 来源版权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一直备受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此卷以图画形式使诗歌的内容形象化,藉此宣传儒家礼教。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篇图卷 1幅,64077×3189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584M

品名作者 后赤壁赋图卷,南宋,马和之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设色,25.9x143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卷系根据苏轼文学名篇《后赤壁赋》内容创作,形象地再现了赋文内容。画面长江浩渺,远山起伏,江心一舟顺流而下,舟中苏轼与同游诸友据舱而坐正在饮酒。天空明月高悬,一只仙鹤飞过。对岸赤鼻矶断岸千尺,矶上杂树丛生,矶下水落石出。布局简远,景致清旷,笔法用兰叶描,秀逸而流畅,设色淡雅,人物生动,别具一格。 题跋:后幅有南宋高宗赵构草书《后赤壁赋》全文,又覃纸无名氏篆书《后赤壁赋》全文。收传印:梁清标、安岐等及清内府藏印40余方。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后赤壁赋图卷 1幅,89402×6739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68G

品名作者 鲁颂三篇图卷,南宋,马和之绘(传),赵构高宗书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设色,26.2×542.8cm 来源版权 辽宁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鲁颂三篇》分别为《閟宫》、《駉》和《有駜》,缺少《鲁颂》中的第四篇《泮水》,赵构高宗书,马和之为诗意配图,《駉》中呈现出在青山绿水中众多马匹;《有駜》描绘的是鲁公和群臣宴会饮酒的场景;《閟宫》描绘鲁公建成宏伟庙宇的壮观景像。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鲁颂三篇图卷 1幅,57857×3709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13M

品名作者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图卷,南宋,马和之 形制尺寸 绘卷,绢本,设色,25.3×524.5cm 来源版权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此画根据《诗经 小雅 鸿雁之什》中歌颂周宣王的六首诗所绘。绘山、石、草、树等,浓淡相宜“兰叶描”,清新淡雅,笔笔灵活。一双鸿雁正向它们栖息于芦苇丛中的幼鸟飞来,鸿雁们劳碌奔波、四处辗转,就为了它们的孩子。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图卷 1幅,49624×3680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552M

品名作者 诗经·唐风图卷,南宋,马和之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设色,28.1×814.1cm 来源版权 辽宁省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唐风图》根据《诗经·唐风》中的十二章而绘图,体现出诗中的意境。此卷的书法,在传世的毛诗图各卷中也属最好的几卷之一元明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宋高宗赵构所书,然而近世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并非赵构所书。其理由大致有三:第一,毛诗图各卷差不多均有讳字,特别是有的还避了髙宗和孝宗的讳;第二,各卷书法均无款印;第三,书法风貌也有不同之处。他们认为此书法很可能是御书院高手以赵构书写的《毛诗》为模板临写上去的,或是专门善仿赵构字体的人或 为赵构代笔的人所写,因此才出现其字迹如此相似,以致被后世误认为是髙宗所书。 收传印:曾觌、项元汴、项玄度、项炽昌、耿昭忠、耿嘉祚诸人收藏印、清内府诸收藏玺。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诗经·唐风图卷 1幅,143031×4580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8G

品名作者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图卷,南宋,马和之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设色,25.8x847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作依据《诗经•小雅》之《节南山之什》中的十首诗意而绘,右书左图,依次为《节南山》,《正 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 是作用笔潇洒,不求形似,山、石、树,草尤为明显,人物衣纹在工整之间有生动飘逸之感,色调 清雅,画风脱胎于吴道子而显自我本色。唯“巷伯”一段笔法较板滞,究竟为一人的变体还是他人所 作,尚待考证。 此卷无款印,传为马和之画,宋高宗赵构书,但在《节南山之什》诗文中有因避讳而故意缺笔的 “弘",“惩”,“殷”,“萑”,“垣”,“慎”,“树”等字。其中“慎”字为孝宗名讳,因此不可能为高宗,孝宗亲笔。 题跋:卷首乾隆题:志摹忠爱。卷尾乾隆题跋,不录。收传印:绍兴、御书之宝、鲁野、清内府诸鉴藏玺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图…

品名作者 张果老见明皇图,元代,任仁发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水墨,41.5×107.3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卷是元代画家任仁发人物故事画的代表作。图绘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及其弟子谒见唐明皇的故事。画面截取张果老施法术于明皇前的片断。图右侧一老者坐绣墩上,着青衣,双掌向上,面带微笑作言语状。身前一小童于布袋中放出鞍辔皆全的小驴,驴作奔跑状。左侧一人着黄袍,戴幞头,坐于椅上,头略低,对所发生的一切表现出关注的神情。此人身材壮伟,面相庄严,显然是唐玄宗李隆基。其身后站立的四名侍从神情各异。全图设色明丽古雅,人物表情生动细腻,瞬间的动态表现得极为成功,小驴的奔跑构成了全图的视觉中心,将所有人的目光集中于此,增强了画面的故事性。张果老的沉着自如,唐玄宗略带惊讶的神情,表现得恰到好处,体现了元代人物画高超的艺术水平。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张果老见明皇图,原色版 1幅,34642×7309像素 TIF高清+J…

品名作者 渊明归隐图卷,宋代,李公麟(传) 形制尺寸 绘卷,绢本,设色,37.0×521.5cm 来源版权 弗利尔美术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陶渊明辞官乘舟归来、进行耕田、种菜、赏景等自得其乐的归隐生活,长卷共绘七幅图,为左侧题诗,右侧绘诗意,表达出诗人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心情。 题跋:卷首翁方纲隶书题:渊明归隐图。卷尾李彭商、沈颢、董其昌、汪士鋐题,不录。收传印:草石审定、戴植秘玩等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陶渊明归隐图卷 1幅,87630×3500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877M

品名作者 兰亭修禊图,明代,文徵明 形制尺寸 绘卷,金笺,设色,24.2×60.1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表现的是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兰亭修禊”。文徵明的这幅画反映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景象。图绘崇山峻岭,溪流蜿蜒,溪畔众多文士或坐或卧,观赏着山光水色间淙淙溪水送来的酒觞,潜心构思。水榭上相对而坐的王羲之等3人正在评点已写毕的诗文。林木荫翳,丛竹泛翠,春色浓得醉人。 《兰亭修禊图》为文徵明73岁时用青绿山水技法所绘。画面中山石树木先勾后染,工致严谨,笔笔精到。人物之衣纹、眉目简略,数根线条便勾勒出文人雅士潇洒的身形。全图设色明丽丰富,画面以青绿为主,淡施赭色渲染山脚坡石,浓而不失典雅,艳而别具秀润。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兰亭修契图 1幅,21715×371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30M

品名作者 归去来辞书画卷,南宋,佚名 形制尺寸 绘卷,纸本,设色,30X438.6cm 来源版权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归去来辞书画卷》大约绘于南宋时期,作者不详。题材取自东晋末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离开宦场而作的抒情小赋《归去来兮辞》。卷首是陶渊明像,后一图一文依次描绘了他辞官后归隐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归去来辞书画卷 1幅,31677X2260像素 JPG高清,14.6M

品名作者 九歌图书画卷,北宋,张敦礼(传) 形制尺寸 绘卷,绢本,设色,24.7X608.5cm 来源版权 波士顿美术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九歌图书画卷》旧传为北宋画家张敦礼绘(或为元代张渥绘)。此画卷以屈原的《楚辞·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为题材绘制而成,右图左文。 此卷后面的跋文内容与贝琼《清江贝先生文集》卷二三《中都稿》“跋《九歌图》后条”云:“右《九歌图》,淮南张叔厚所作以赠番易周克复者,越二十年而神气益新。……故书以志之,观者又可并其象而忘之云。洪武九年岁在丙辰夏五月槜李贝琼序。”一致。此卷也可能是元代张渥(字叔厚)的作品。根据贝琼的描述,他所看到是张渥在二十年以前为周宗仁所作的《九歌图》,贝琼的题跋作于明洪武九年,即1376年,由此逆推20年,当为1356年,即元至正十六年。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九歌图书画卷 1幅,87195X2960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436…

品名作者 九歌图卷,宋代,李公麟绘(传),米芾书辞 形制尺寸 绘卷,绢本,水墨 ,27.3×654.6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九歌图米芾书辞卷》是一件错谬甚多的伪作。该图绢本,自署“九歌圖龍眠居士製”。李公麟作画,使用材质有自己特殊的习惯。元人汤垕在他的《古今画鉴》中就曾说李公麟作人物鞍马“独用澄心堂纸为之,唯临摹古画用绢素着色”。董其昌赞同此说,他用两则题跋证实了汤垕的论断。汤垕是元代鉴赏大家,他与李公麟生活的年代相去不远,其说应该可信。董其昌目尽天下名画,他以所见李公麟的几幅真迹作论据,故亦可征信。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九歌图卷 1幅,128528×5149像素 PNG高清+JPG高清,1.29G

品名作者 九歌图:眷顾楚国图,宋代,李公麟(传) 形制尺寸 绘卷,绢本,水墨,32.1×467.4cm 来源版权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九歌图/楚国眷顾图》引首为明末清初金石大家郭宗昌所题“眷顾楚国”,其著有《松谈阁印史》,后一跋即说明“书于松谈阁”;拖尾第一跋不知是文征明篆,没有落款,但钤“文征明印”、“贞山”两印;后有满州正红旗人士、清代重臣桂良一跋,桂良即皇六子恭亲王奕?的岳父;另有著名藏家黄维煊父子收藏印及嘉庆进士廖鸿藻印。另有两印:俊生鉴赏、名画百轴遗书万卷之轩,此二印曾出现在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中,应为黄家父子所钤。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九歌图·楚国眷顾图 1幅,51116×1500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19M

品名作者 九歌图卷,元代,张渥绘,褚奂题词 形制尺寸 绘卷,纸本,水墨,28X438.2cm 来源版权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九歌图卷》由元代张渥绘,褚奂隶书题词。画卷依次描绘了《九歌》的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约绘于元至正二十一年,拖尾有陆时化、叶恭绰、吴湖帆、吴华源、徐邦达等人跋。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九歌图卷 1幅,118100×4557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1G

品名作者 九歌图卷,宋代,佚名 形制尺寸 绘卷 纸本 水墨,40×889.7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自跋: 李伯时为苏子由作。本卷《九歌图》是根据屈原《九歌》辞意而作。《九歌》共十一篇,依次为《东皇太一》、《云中君》、 《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歌》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献记録最早以《九歌》为创作题材的画家是李公麟,徽宗御府即收録了李公麟所作《九歌图》一卷(《宣和画谱•卷七》),惜未能传世。后世画家所作 《九歌图》多依李公麟本,纸本白描,以一段书一段画的形式组合而成,所録《九歌》多以楷书、隶书或 篆书为之,如辽宁省博物馆藏本、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本等。另有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藏本为设色本,旧传张敦礼作,但有研究者认为,该馆藏本应是金代画家所作。谢稚柳和杨仁恺均认为该画为“元人画”。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九歌图卷 …

品名作者 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明摹宋本 形制尺寸 绘卷 ,绢本,设色,29.2X1544.5cm 来源版权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描绘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于战乱中被匈奴人掳去,十二年后方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的故事。画卷按胡笳十八拍诗(唐刘商撰),一拍一图,以连环绘画的方式逐个展开。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 1幅,166134X3936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954M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