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画

63篇文章

品名作者 淇水清风卷,明代,夏昶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30×1126.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风竹数笔,不以偃仰取势,而以修直为主。潇洒婆娑,楚楚动人,老干新枝,各尽其态,要表现的是“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的君子之风,也是士大夫居庙堂之上向往超然林下的清高之气。气态安然,闲散淡逸,韵度翩翩,别有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淇水清风卷 | 明代/夏昶 1幅,213502×6140像素 PNG/JPG高清,1.5G

品名作者 竹石图卷,明代,夏昶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42×94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卷 | 明代/夏昶 1幅,52910×2294像素 PNG/JPG高清,165M

品名作者 兰竹图卷,明代,文徵明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26.8×730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幅绘坡石兰竹、荆棘溪流,无作者款识,钤“悟言室印”、“徵仲”、“徵仲父”、“惟庚寅吾以降”。接纸文徵明自题一段,款署:“徵明題於玉磬山房”。钤“文徵明印”、“衡山”及引首章“停云”。 图中兰叶、兰花以淡墨描绘,墨色温润,行笔轻盈流利,行转有致。竹子则以浓墨出之,劲健潇洒。对衬景的描写,作者亦颇具匠心,如坡角土石皆以干笔勾画、皴擦,再以荆棘穿插其间,卷尾一段溪流淙淙,都显示出环境的荒率冷寂,从而愈发衬托出兰、竹高雅清芬、不从流俗的品格,突出了传统文人赋予兰竹的人格精神。作者在自题中言道:此图意在师法宋元时期善画兰竹的诸位文人画大师们的画法。观此图,作者直以行草书、“飞白”笔法入画,正是深得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的艺术理论及创作实践的神髓。在如此鸿篇巨制中,作者尽情浑洒,充分表现出了笔墨的逸趣,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画佳作。 资料…

品名作者 墨竹卷,元代,李衎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32.5×9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幅无款。钤印:“李衎仲宾”“息斋”。李衎所绘墨竹讲求严守法度,一竿仰天直立,形如凤尾,摇曳晴空。笔墨挺劲厚重,意境萧散俊朗。 引首文彭隶书“君子林”。前隔水乾隆帝御题,卷中裱边有词臣梁诗正、汪由敦、蒋溥、嵇璜、董邦达、邹一桂和诗。卷后赵孟頫题。本幅及裱工有项元汴、李日华等鉴藏印记。 作品曾经项元汴、李日华、李肇亨、耿昭忠及乾隆内府递藏。此图原为《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之《元人君子林卷》中一段。《元人君子林卷》共收七家之作,按乾隆帝御题图名,依次为:李衎独干梢云、赵雍枯槎寒篠、柯九思苔石烟筠、吴镇潇湘秋碧、倪瓒琅玕晴翠、宋克秋崖万玉、王绂露梢晓滴。经专家鉴别除李衎、王绂两段为真迹外,其余五家均为伪作,故重裱时将王绂墨竹取出另裱成卷,李衎及其余各段仍存原卷内。此卷存建福宫西偏之室三友轩,定为上等。因乾隆帝获藏曹知白《十八公图》、元人《君子林图》及宋元人…

品名作者 四清图卷后半卷,元代,李衎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35.6×359.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原为长卷,约在明代中期时被分割为前后两卷。前卷画慈竹、方竹各一丛,现藏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这里所选藏故宫博物院的一段为后卷。图中所画兰、竹、石、梧名“四清”,意喻君子的高洁品性。此卷亦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画二石、丛竹和兰,取由右向左的斜势,后段画二梧桐和丛竹。画家于物造型,以实为主,竹树皆节叶具备,兰石亦转叠多姿。画中枝叶虽密,但笔笔秀雅简洁,取形造势,不无顺畅。墨色浓淡相宜,变化自然。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四清图卷元代/李衎 1幅,59204×5026像素 PNG+JPG高清,324M

品名作者 墨竹轴,元代,李衎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墨笔,131.5×89.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竹轴元代/李衎 1幅,12313×20669像素 PNG+JPG高清,431M

品名作者 双钩竹图,元代,李衎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5.5×153.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该幅图未署名款,钤印两方,已残缺,可见“李”、“息”字。诗塘有明代李东阳的小草题记,也为此画增色不少。该幅“竹石图”是李衎的名作之一。图中竹以双勾填色而成,工整而有韵味,设色而又雅致,竹繁而不乱,表现了春天大自然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色,有二杆新竹已与老竹并肩齐趋,让人联想到雨后春笋猛发的情景。坡上山石以细披麻皴画出,黑色沉重,以压阵角,石后穿插小竹野树,富有变化。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双钩竹图元代/李衎 1幅,16091×23190像素 PNG+JPG高清,542M

品名作者 竹枝图卷,元代,倪瓒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34×76.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幅自识:“老懒无悰,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款识内侧有清乾隆帝题七绝一首,钤明代项子京,清代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人王南屏等鉴藏印多方。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枝图卷元代/倪瓒 1幅,19257×3318像素 PNG+JPG高清,69M

品名作者 梧竹秀石图轴,元代,倪瓒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96×36.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中绘湖石挺立,高梧疏竹映带左右。树干和秀石行笔匆匆急就,以阔笔湿墨描绘梧叶,虽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作,却颇得苍润淋漓之墨趣,别开生面。 本幅自题:“贞居道师将往常熟山中访王君章高士,余因写梧竹秀石奉寄仲素孝廉,并赋诗云:高梧疏竹溪南宅,五月溪声入坐寒。想得此时窗户暖,果园扑栗紫团团。倪瓒。”又有张雨题诗一首。钤印“句曲外史”、“幻仙”、“贞居”、“句曲外史张天雨印”。另有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钤梁清标、安岐及乾隆内府、庞莱臣等鉴藏印记共18方。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梧竹秀石图轴元代/倪瓒 1幅,6331×16563像素 PNG+JPG高清,186M

品名作者 枯木竹石图轴,元代,吴镇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03.3×33.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上所绘古木竹石,藏巧于拙。近处古木枝桠遒劲,非常古雅清逸;石头尖峭如削。在构图上的确鬼斧神工,技高一筹。另外,此图在设色用笔上也足能代表吴镇的风格。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枯木竹石图轴元代/吴镇 1幅,16161×12215像素 PNG+JPG高清,328M

品名作者 墨竹坡石图轴,元代,吴镇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103.4×3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绘平坡拳石,竹枝斜垂。图中平坡直以淡墨晕染,拳石则重墨勾画轮廓,复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加以皴染,笔墨浑厚苍润。画面上方几茎竹枝斜斜垂入画面,不仅得“意在画外”之趣,且其插入的角度与取倾侧之势的坡石相呼应,使画面趋于平衡。整体画面欹中寓平,稳中求变,表现出作者控制全局的高超技巧。 本幅自识:“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冰蚕绕茧秋云薄,戏作渭川淇澳风烟姿。纷纷苍雪落碧箨,谡谡好风来旧枝。信看雷雨虚□夜,拔地起作苍虬飞。梅华道人戏作于春波客舍。”钤“梅花盦”、“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二印。另本幅钤“怀古阁藏”、“安仪周家珍藏”等鉴藏印共13方。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竹坡石图轴元代/吴镇 1幅,4793×13721像素 PNG+JPG高清,83M

品名作者 一门三竹卷,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34×10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该卷为赵孟頫与妻管道升、子赵雍的画竹合裱卷。 首段为赵孟頫自题:“秀出丛林 至治元年(1321年)八月十二日 松雪翁为中上人作”,钤印“赵氏子昂“;中间为管道升自题:“仲姬画与淑琼”,钤印“管氏仲姬”;后段为赵雍款识“仲穆”。后有都穆、王稚登等人的题跋。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一门三竹卷元代/赵孟頫 1幅,47775×3348像素 PNG+JPG高清,224M

品名作者 竹石图轴,明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2.7×100.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轴明代/佚名 1幅,10014×18068像素 PNG+JPG高清,189M

品名作者 松竹图轴,清代,恽寿平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35.8×61.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所绘松、竹、石是文人画家惯写的题材。因恽氏晚年自号“白云溪外史”,题画诗中首句“徒倚白云外”当为实写。“盘桓陶径深”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表达了作者拟学陶渊明而归隐白云溪之意。所绘松竹苍劲秀丽,画面所呈现出的明洁秀逸正是画家晚居时悠然淡逸心境的写照。 本幅右上自题五绝一首并款署:“徒倚白云外,盘桓陶径深。相看惟石友,同有岁寒心。瓯香馆制,白云溪外史寿平。”钤“南田草衣”白文印,“寿平”、“寄岳云”朱文印。收藏印有:“仲麟鉴藏”白文印、“娄东陆愚卿愿吾氏祕箧图书”朱文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松竹图轴清代/恽寿平 1幅,6374×13716像素 PNG+JPG高清,95M

品名作者 竹石图轴,清代,恽寿平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41×74厘米 来源版权 私人收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湖石一块,呈山字型耸立,边缘以浓墨点缀,棱角坚锐;后侧的一丛竹子杆直修长,以没骨法淡墨绘竹叶微微右倾,似敷上一层薄薄的寒霜;地面杂草数丛,霜后渐以枯败。虽为深秋初冬之时,但画面错落有致,清新自然。 自跋: 深根藏器时,寸寸抱奇节,遭时上风云,故可傲冰雪。夏仲昭风竹有梅花庵主遗意,余图未能似也,云溪翁。作者印: 以当万卉、丄叔、寿平之印。 收藏印: 昭馀渠铁衣珍藏书画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轴,清代,恽寿平 1幅,8038×1625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373M

品名作者 风竹图轴,明代,唐寅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83.4×44.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风中之竹向右侧倾斜,体现出不见风叶摇摆的动感场景。技法上,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写意象之竹,融以书法用笔,其飞白效果颇具文人趣味,其自题书法端庄秀美,笔划劲挺,独具唐氏风格。 作品自识:“满窗潇洒五更风,怪是无端搅梦中。梦见故人忙起望,白烟寒竹路西东。南塘邹蠡溪过余学圃堂,因言及。南沙知己,故写此为寄。唐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风竹图轴,明代,唐寅 1幅,6201×1231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18M

品名作者 清閟阁墨竹图轴,元代,柯九思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32.8×58.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竹,由于被传统文人赋予了“虚心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人格象征,因此,自宋代文同等人倡导始,到元代已成为极受欢迎的绘画题材。从技法上看,有勾勒填色的“画竹”与墨笔写意的“写竹”之分。此图即属于“写竹”一路画法。柯九思曾主张:“画竹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 款识:至元後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閟閣,因作此卷。丹丘生題。题跋:画幅上方有乾隆御题诗,不录作者印:柯氏敬仲收传印:项元汴收藏诸印、清内府诸鉴藏玺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清閟阁墨竹图轴,元代,柯九思 1幅,6868×1559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306M

品名作者 六祖截竹图轴,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72.1×31.5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画的下端,一老者身穿粗布短衣,蹲在那里;他左手扶着一根竹子,右手挥刀,正在专心致志地伐竹。看他那凝神静气的样子,似在劈竹的瞬间感悟禅机,仿佛在揭示着禅宗六祖惠能强调的从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中也能自然顿悟的道理。 款识:梁楷。收传印:道有。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六祖截竹图轴,宋代,梁楷 1幅,4000×921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41M

品名作者 多福图轴,元代,吴镇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96×28.5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上老梅一枝,峭石一块,疏竹一丛,画面墨色较浓却干净利落,画作底部丰富却不杂乱,为一幅清新疏简画作。技法上粗笔勾画的峭石稍加飞白用笔,梅枝以墨色晕染,竹枝竹叶浓墨勾画,尽显生机勃勃! 款识:“长忆古多福,三茎四茎曲。一叶动机舂,清风自然足。梅花道人戏墨”。作者印:“梅花盦”,“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收传印:“吴氏图书记”、“双修阁图书记”、“梅景书屋”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多福图轴,元代,吴镇 1幅,3340×11253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43M

品名作者 双钩竹图轴,元代,李衎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75.5×29.5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这是一幅在绢本上以墨笔双钩而后晕染设色的翠竹。画幅内能较完整看见一杆成竹和两颗箬笋,右边若隐若现有一些小枝和箨叶,结合画面构图看,右边略显紧张局促,料想可能是被裁过。古书画年代久远、传递收藏复杂,或因破旧重装,或因商贾牟利,裁剪、分割是常有之事。即便如此,本幅设色双钩竹的艺术水准仍然是展现无遗的。其拔节舒枝、解箨抽梢蒸蒸然有摇曳升腾之势;浓淡向背、避让交叠萧萧乎真美人君子之姿。 款识:息斋道人笔。作者印:一印模糊不辨收传印:大风堂。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双钩竹图轴,元代,李衎 1幅,3600×735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75M

品名作者 双钩竹图,元代,李衎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02.5×163.5 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以双勾法画翠竹四株,相互交错,枝叶繁茂,左右纷披,昂抑错落,姿态隽美,生意盎然;再以湖石平坡、稚竹、枯木衬景。竹叶用墨色渲染,再略施淡汁绿,浓淡相间,阴阳向背,湖石用浓淡墨晕出立体感,玲珑多姿。构图匠心独具,笔法圆劲精工,设色淡雅,充分表现出了竹子那种“清高拔俗”的品格,为李氏双勾设色竹的代表作。 作者印:李衎仲宾、息斋。收传印:项元汴、安岐、泰州宫珍藏等七枚收藏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双钩竹图元代/李衎 1幅,13255×21178像素 PNG+JPG高清,334M

品名作者 沐雨竹图轴,元代,李衎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55×111.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画坡石上雨竹一丛,另配以兰草,两竿成 竹高大,亭亭玉立,两竿雉竹左右横斜,竹叶繁茂下垂,细雨淋沐下的雨竹风姿表现得十分自然。此图竹的枝叶用双勾法,笔法劲健工细,法度严谨,并以汁緑色敷染,叶尖略施赭色,青翠欲滴。竹子的造型、高低、横竖、浓淡、疏密,错落有致,经营位置得当。 款识:沐雨。作者印:息斋、李衎仲宾收传印:清群簃鉴赏、安仪周家珍藏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沐雨竹图轴,元代,李衎 1幅,6496×13319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47M

品名作者 竹石图轴,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水墨,113×44.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是赵孟頫晚年画竹的代表作,写出拳石细草,幽篁两竿,笔墨变化极为丰富。画石不仅可见“飞白”用笔的迅急飞动,细笔勾勒处还可见“二王”小草书点画使转的性情形质。竹干、竹节与枝叶,墨分浓淡,交待极为清楚,状物写形既能深得竹之理趣,且又有他人画竹未及的风神韵致。 款识:子昂作者印:赵氏子昂、松雪斋收传印:“紫藤华馆”白文印,“頵公审定”朱文印,“身世沧桑”白文印,“游侠处士”白文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轴,元代,赵孟頫 1幅,5204×13346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65M

品名作者 竹石图轴,元代,李衎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85.5×153.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该幅图未署名款,钤印两方,已残缺,可见“李”、“息”字。诗塘有明代李东阳的小草题记,也为此画增色不少。该幅“竹石图”是李衎的名作之一。图中竹以双勾填色而成,工整而有韵味,设色而又雅致,竹繁而不乱,表现了春天大自然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色,有二杆新竹已与老竹并肩齐趋,让人联想到雨后春笋猛发的情景。坡上山石以细披麻皴画出,黑色沉重,以压阵角,石后穿插小竹野树,富有变化。 题跋:正德丙寅(1506年)四月朔,西涯李东阳识。钤:宾之、西涯收传印:余绍宋印、同鉴楼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轴,元代,李衎 1幅,11339×16535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1M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