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画

63篇文章

品名作者 古木竹石图轴,元代,倪瓒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64.3×37.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上坡石间疏竹数丛,枯树两株,笔墨浓淡相间,富有层次感,境界清旷,意境简远,呈现出一片清静幽远的气氛 。 题跋:余诠、唐肃、高巽志、一思缉、张简、吴卢充、王璲等人题诗,不录。收传印:梁清标诸收藏印、清内府诸鉴藏玺。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古木竹石图轴,元代,倪瓒 1幅,4406×759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27M

品名作者 竹雀双兔图,辽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3.4×56.2厘米 来源版权 辽宁省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面中部 双钩墨竹一丛,其中有长竹三竿,耸立其间,又有三 只麻雀,分踞枝上,情态各异。丛竹之下,生长的三株 野花,左为蒲公英,中为地黄,右为白头翁。前面两只 灰色野兔,一只在吃草,一只在探望,神态逼真。作品 布局大致左右对称平衡,三竿高竹,三只麻雀,三株野 花,左中右排列有序,两只灰兔,分踞左右。车前子与 野花,基本上也左右成行,上下成趟。从中不难看出, 画面的装饰意味比较浓厚。双钩墨竹,施以淡彩,麻 雀、双兔以彩粉打底,再用笔画出羽翼和皮毛。野花则 不用墨勾,均以重彩表现。观其技巧,非出自名家之 手,构图与设色均较稚拙,对研究花鸟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花鸟画是辽代绘画的常见题材,此图与诸多辽墓壁画,在构图、内容、画风等方面皆有相同之处,据 此有学者推测此画作者应为契丹族画家。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雀双兔图,辽代…

品名作者 竹虫图轴,北宋,赵昌传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00×54.5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图是一幅著名的“赵昌之曲竹”作品。其以细腻的笔法和鲜丽的赋彩,写实地描绘出曲竹、以及周围的地瓜、鸡冠花、蝴蝶、蜻蜓、金钟儿、纺织娘等草虫。一般认为草虫图中描绘的花草和昆虫各有寓意。例如:瓜的寓意是子孙兴旺长久,而本图中也画有瓜。此外,鸡冠花上与蝈蝈,表示出人头地的“官上加官”吉祥图。而本图中虽未画有蝈蝈,但推测是以鸡冠花来表示出人头地的寓意。相传本图作者为赵昌,是北宋前期的画院画家,据说是画花鸟、尤其是画花木折枝的折枝花名家,自称“写生赵昌”。本图为传赵昌作品,但依然是现存草虫图中的顶级之作。画上有“杂华室印”之印,据说为足利义教之印,在日本作为东山御物而被珍藏。曾为浅野家旧蔵品。 收传印:杂华室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虫图轴,北宋,赵昌传 1幅,6622×1181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23…

品名作者 梧竹书堂图,明代,仇英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48.8×57.2厘米 来源版权 上海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一精舍,宽敞的书桌置于窗前,上置文具书籍,一士人半作半卧于躺椅上,神态安详。房舍四周修竹、梧桐摇曳生姿。坡石勾皴用拖泥带水法间乾笔皴擦,再以水墨淡淡晕染,颇见浑厚。上缀以萱花、丛菊,显示出隐居的悠雅情调。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梧竹书堂图,明代,仇英 1幅,6756×17672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341M

品名作者 墨竹图卷,元代,柯九思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110.5×55.3厘米 来源版权 上海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上墨竹一枝,竹节处皆滋生出小竹枝,可见其茁壮。技法上,竹节两端浓墨晕染,不勾节使得连属自然,竹叶行笔沉着稳健,姿态自然优雅。 柯九思,字敬仲,号丹丘生,元代画家,其长于画竹,诗文、书法亦有成就。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竹图卷,元代,柯九思 1幅,12858×3543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30M

品名作者 竹石幽兰图卷,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水墨,50.9×147.8厘米主画 来源版权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此幅画以淡墨勾画的山、石、兰、竹图,自然、清新,用飞白勾画窠石轮廓,用行书笔意写竹叶,用中锋逆笔迅疾书写兰花。正所谓:写竹还于八法通。 款识:竹石幽兰,孟頫为善夫写。题跋: 韩性、仇远、郑元祐等19人题跋,不录。作者印:赵氏子昂、天水郡图书印。收传印:梁清标诸收藏印、唐作梅、北枝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幽兰图卷,元代,赵孟頫 1幅,51486×3428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57M

品名作者 画竹图卷,明代,徐渭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水墨,30.4×336.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该幅泼墨写丛竹数竿,笔法恣肆,水墨淋漓,状雨中之竹。卷末以淡墨画幼竹数竿,尤为可爱。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画竹图卷,明代,徐渭 1幅,52528×4276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87M

品名作者 竹院逢僧图轴,明代,赵左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 来源版权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中小茅屋里面对僧人而坐的文士,吻合右上方所书的唐人诗句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此画题颇受欢迎,而赵左的诠释方式,除了利用竹林、巨石、水面与大片云雾,将竹院独立出来,更有趣的是利用树干与围幕,将文士框限于一小方空间,促迫地享受仅存的闲逸。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院逢僧图轴 1幅,8090×12660像素 JPG高清,22M

品名作者 竹林五君图轴,唐代,阎立本(传)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37.2×74.3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画中有清高宗乾隆题跋,高宗认为这幅画是描绘 “晋竹林七贤” 稽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其中王戎与山涛没有画入图中。左下角的竹杆上有「閻立本畫」的款字,当为后人假托之作。 清高宗乾隆题跋:在七去二詠延年。將謂剏圖惟屬錢。右相丹青忽逢此。吳興結構那饒前。執籌王氏誠牟利。啓事山公乃進賢。棄取其間非當也。精神箇裏總軒然。衣冠猶見典午代。風日應為春暮天。却看五君無酒氣。想緣深意戒賔筵。甲午仲夏御題。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林五君图轴 1幅,14849×33382像素 JPG高清,132M

品名作者 梅竹聚禽图轴,宋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258.4×108.4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画荒野陂石上,老梅著花,翠竹挺秀,棘草丛生,桑鸤、伯劳、绿鸠、鹌鹑栖息于其间。所作梅竹荆棘,枝干老劲,花叶秀润,各具生态。野禽翎毛尤有情趣,此乃缘于宋代为写生之极盛时期。而宋人作画讲究神理情趣兼到,故作品无论繁简大小,俱有天机活泼融和自然之致。画中构图稳定,枝干繁而不乱,弯曲的枝桠左来右往,不但形成富弹性与张力的线条,也给画面带来律动感。 此图充分展现徽宗画院花鸟画的美学,作者虽取材于自然,但在构图上却处处展现他安排的思;而花木禽鸟的刻划入微,精工华美,更是细心观察的结果。本幅虽未署名款,以风格言,应为宋画院之佳作。幅上有宋元内府收藏玺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梅竹聚禽图轴 1幅,4896×11274像素 JPG高清,14M

品名作者 春雨新篁图轴,元代,倪瓒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70.7×38.6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本幅写新篁侧出,竹叶俱呈弧状,不写雨而雨意盎然。幅左题句言及:「哭君我有淚淋漓,正似湘江雨後枝。」元代文人画思想鼎盛,画家多假物象暗寄故国之思,复因逸笔简率,时人乃得于画幅空处题赞抒怀,益增作品画外之趣。此帧墨竹题语多达十则,即为文人画的具体印证。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春雨新篁图轴 1幅,6876×12444像素 JPG高清,17M

品名作者 枯木竹石图卷,清,石涛(传)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墨笔,23.5×213.5cm 来源版权 未知/互联网收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左绘巨石一块,线条坚硬挺直,扁平式皴法,石块四周翠竹、古松围绕,右侧绘枯木翠竹,树杆苍劲,树叶已调零,似是隆冬季节,但翠竹修长茂盛,背景绘枯树数棵。 签条:清湘老人枯木竹石卷。宸翰楼藏。 钤印:臣玉之印。题识:枯木竹石非妙在形似之工巧,而妙在枯木竹石之趣,之韵,之生动灵秀之奇,较之茂林长松,尤为峭拔孤矫,如异人举止乃为贵也。不然直枯木耳,枯竹耳,枯石耳。奚以夺高明之目,而鼓之舞之,以生其情性耶。余于新秋雨馀,溽暑既散,意致一清,展卷为此,亦似有默契於心,而出之手者,识者鉴诸。清湘大涤子石涛。钤印:大涤堂、膏肓子济、清湘老人、赞之十世孙阿长。鉴藏印:藏之大千、清晖堂印、鲍固叔家鉴藏。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枯木竹石图卷 1幅,24093×2678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84M

品名作者 天下有山堂画艺,清代,汪之元编绘 形制尺寸 册页,纸本,设色,110.5×55.3cm 来源版权 哈佛大学图书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天下有山堂画艺》为清代美术教育家汪之元编绘。全书分《墨竹谱》(前有墨竹指三十二则)与《墨兰谱》(前有墨兰指二十八则附附蕙石苔草)两部分。有文有图,详述兰竹的画法及衬景的画法。此为四明樵石山房藏板,清雍正二年序刊本。 作者主张画墨兰、墨竹,应该“写影传神”。认为墨竹、墨兰传神的最高标准是“自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化为师”。《墨竹谱》前有墨竹指三十二则,详论写作之法,颇为精到。谱分写嫩竿、老手、重叶、布叶诸法以及风晴雨雪四式。《墨兰谱》前有墨兰指附蕙石苔草二十八则,论写兰之法,亦甚详明,谱首为写叶、写花法及两丛风兰、悬崖折枝诸法,次为蕙叶花箭交答、花蕊添插叶法及两丛帘竹、露根折叶诸式,又次为写石、点苔、写草法及山瀑、水口、灵芝诸式。是兰竹的技法入门书。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天下有山堂画艺 1册72页…

品名作者 蒋最峰写竹简明法,清代,蒋和 辑 形制尺寸 清咸丰六年两广督署刊,18.8 x 27.1cm 来源版权 未知/互联网收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蒋最峰写竹简明法》为清代乾隆年间书画家蒋和(号最峰)辑,全书分上下卷,前刊作者序,正文介绍竹子的基本画法,特明布叶变法及迭缀结顶梢各法,为图十七章。另集前人名论十二则,蒋氏自着写竹杂记二十一则。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蒋最峰写竹简明法 1册60页,单页约2400×1100像素 PDF高清,23M

品名作者 墨竹谱,元代,吴镇 形制尺寸 图册,纸本,墨笔,40.3x52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墨竹谱》是元代画家吴镇赠予其子佛奴的画作,全册二十二帧,前两帧书写苏轼〈题文同画竹记〉,后二十幅画各种姿态的墨竹,每幅皆以草书题写画墨竹的要诀与心得,是一件书画合壁的佳作。册首有明代王一鹏隶书“萬玉藂”三字。 吴镇墨竹谱册从附图观之,图绘笋、粗竿、新篁、折枝共七八竿,错落有致。虽说吴镇墨竹宗文同,但他的画法与文同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文同画竹,竹竿纡曲,竹叶密集,而以墨之浓、淡示叶面之正、反。吴镇画竹,却以墨色的浓、淡示竹竿之前、后,新篁以淡墨画枝,而以浓墨画叶。叶之长、短,似随意生发,但疏落简率,苍劲挺拔。短枝疏叶,笔不连而意贯,一似其题款草书,纵横跌宕,一气呵成。笔锋略秃,中锋撇去,凝厉而厚重。竹根植于土中,根畔短草丛生,前浓而远淡,增强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竹谱,元代,吴镇 23幅,单幅约2600…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