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作者 崇荫茂树图轴,清代,张学曾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222.2×5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仿黄公望笔意,画山石层层而上,气势雄浑。树木繁茂,夹翠于山峦问,其树叶或横点,或竖点,或斜点,或勾写松针, 闲淡洁净。整幅画明润秀拔,温雅柔和。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崇荫茂树图轴 | 清代/张学曾 1幅,5133×21861像素 PNG/JPG高清,119M
品名作者 仿许黄山水图轴,明代,恽向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210×61.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仿许黄山水图轴 | 明代/恽向 1幅,6206×19715像素 PNG/JPG高清,142M
品名作者 山水图轴,明代,恽本初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115×4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山水图轴 | 明代/恽本初 1幅,4373×11699像素 PNG/JPG高清,50M
品名作者 山水图轴,清代,文点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14.9×47.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山水图轴 | 清代/文点 1幅,5303×12296像素 PNG/JPG高清,76M
品名作者 山楼对雨图轴,明代,宋珏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82.5×27.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面上高山大壑,雄伟苍郁,山峰高耸,石壁间瀑布飞泉直泻。山顶烟云缭绕。近景乱石铺地,有的横卧,有的屹立,山石间树木丛生,枝干挺拔,枝叶茂繁,丛树荫下屋宇隐现。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气势恢宏可观。高山与近景之间河道溪流,有数块湖石露出水面,溪流上空架板桥,溪桥相映。有一高士正在缓步行走。 画上自题:“山雨楼中试墨时,霜豪雪茧对君披。别来对雨遥相忆,添写松间雨后枝。戊申冬孟八日有雨意,午后忽晴予坐长蘅小楼中,出古子石研,试叶道人墨,遂拈高丽纸相对作画,时已渐暝,而予画未意,因携归清凉庵补之。是日忽雨人迹不到,补意。因系以诗,长蘅见之,为一莞尔否。宋珏识事十三日也。”又题:“别君数笔出云峰,来看当年雨里松。十载再来明又别,秋山知隔几千重。丁巳秋八月十一日,重过山雨楼,明日之青溪矣,用长蘅旧韵戏题。珏。”题下钤“比玉”“宋珏之印”“宋谷之印”三…
品名作者 枇杷山鸟图扇,宋代,赵佶 形制尺寸 图扇,绢本,墨笔,22.6×24.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此图体现崔白清澹之体。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以设色为多,然而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体现了赵佶多方面的绘画才能。 本幅款押“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一方。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中缝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各一方。 对开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感慨宋徽宗如此精于绘画,工于构图和经营位置,缘何却把国家丢失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枇杷山鸟图扇 | 宋代/赵佶 1幅,10665×5483像素 PNG/JPG高清,114M
品名作者 摹范宽庐山图轴,宋代,江参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水墨,183.5×99.3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幅旧传为江参作,画采全景式构图,中央主峰巍峨耸立,峰顶遍布密林。山坳处,寺宇、亭台错落。杂树掩映间,可见泉瀑奔流,淙淙若闻其声。山道上,并绘有行旅策蹇,络绎于途。幅左下方题:“摹范华原庐山图”。《宣和画谱》虽未著录〈庐山图〉,然此作以短笔作皴,呈密集的雨点状,明显由〈谿山行旅图〉演化而来。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摹范宽庐山图轴 | 宋代/江参 1幅,15245×31334像素 PNG/JPG高清,464M
品名作者 仿巨然夏山图轴,清代,王翚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44.3×36.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C BY 简介说明 描绘高山峻岭,其下林壑幽深,水亭村屋,连缀于间。笔法能于熟? 用生,墨气极得温润婉约之韵。以浅清淡赭层层烘染,遂觉俊雅出尘,卓然超特。成于康熙甲申, 作者时年七十三岁。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仿巨然夏山图轴 | 清代/王翚 1幅,4351×15754像素 PNG/JPG高清,110M
品名作者 山楼客话图轴,清代,王时敏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15.7×51.7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山脉连绵,山中云雾缭绕,树木苍翠;山间中隐约出现楼阁,楼台上两人对坐,倾心而谈;山脚下溪流潺潺,汇聚成河,岸边巨石圆润,绿植繁茂。全图以赭墨为主,细笔多层次皴染山体,视觉上有古朴厚重之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山楼客话图轴 | 清代/王时敏 1幅,6188×13738像素 TIF/JPG高清,324M
品名作者 丛林曲调图轴,清代,王时敏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00.6×52.5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山峰高耸,山峦连绵,山涧中屋舍掩映,自远处一条水流蜿蜒而下,汇集于山脚,岸边古亭独立,杂树成林。画中笔法隽秀,境界虚和。 自题:庚寅秋日画于西田茅舍,王时敏。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丛林曲调图轴 | 清代/王时敏 1幅,6619×12668像素 TIF/JPG高清,319M
品名作者 淇澳图卷,明代,夏昶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30×1126.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淇澳是个地名,位于河南省,以盛产竹子著称于世。《淇澳图》即是一幅表现河水坡石滩渚间的竹林传世名作。因为坡石有高有低,画面上的竹子有的藏根露枝,有的露叶藏枝。此画画竹笔法劲挺,坡石皴纹厚重,稍带刻板,构图疏密有致,实密处枝叶茂盛有序,疏朗处清丽简淡,点缀以缓缓流淌的溪水,使整个画面显得十分清雅高洁。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淇澳图卷 | 明代/夏昶 1幅,239717×4947像素 PNG/JPG高清,1.48G
品名作者 淇水清风卷,明代,夏昶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30×1126.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风竹数笔,不以偃仰取势,而以修直为主。潇洒婆娑,楚楚动人,老干新枝,各尽其态,要表现的是“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的君子之风,也是士大夫居庙堂之上向往超然林下的清高之气。气态安然,闲散淡逸,韵度翩翩,别有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淇水清风卷 | 明代/夏昶 1幅,213502×6140像素 PNG/JPG高清,1.5G
品名作者 竹石图卷,明代,夏昶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42×94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卷 | 明代/夏昶 1幅,52910×2294像素 PNG/JPG高清,165M
品名作者 仙山楼阁图轴,清代,王时敏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133×63.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是王时敏为友人陈静孚之母七十寿辰而作。画面上峰峦叠嶂,林木葱郁,流泉曲绕,长松挺立。山谷中点缀着茅亭草舍,环境清幽。在构图和笔墨方面都具备典型的中国画特征。首先,构图方面采用全景式构图,以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景物,近景双松清晰挺拔,远景高山连绵巍峨,所画内容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十分契合祝寿的主题。其次,在笔墨表现方面,继承董巨(董源、巨然)、元人的笔墨传统,尤其是黄公望的画法,以仿古见长,具有程式化的特点。笔法精绝老到,为王氏晚年佳作。 自识:“乙巳冬日,写仙山楼阁图,为静孚道兄尊堂方太夫人七秩寿。王时敏。”钤“王时敏印”、“西庐老人”、“玄赏”印。 上诗堂有清初吴伟业题云:“陈子静孚母夫人方太君七十,王烟客奉常、王湘碧郡伯绘仙山楼阁图以为祝。郡伯所制可以颉昂松雪,若太常此帧苍深高远,尺幅之中恍见仙真楼上,出入于烟云缥缈间,笔墨之奇非…
品名作者 落木寒泉图轴,清代,王时敏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83×41.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是画家72岁时所作,写太湖秋高气爽之景色。设景简略,绘平坡疏树,山麓茅亭。在画法上宗法倪瓒,山石树木勾勒用渴笔正锋侧出,转折处露锋芒而笔墨浑然,但点叶与小树画法仍近黄公望笔意,其苍厚蕴藉的风致反映的是画家晚年的典型面貌。 本幅左上有王时敏自题:“癸卯长夏仿倪迂笔意写落木寒泉图,时敏。”钤“王时敏印”、“真趣”印。鉴藏印有:“孙煜峰”、“曾在方梦园家”、“太原氏藏”、“希逸”等6方。 “癸卯”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落木寒泉图轴 | 清代/王时敏 1幅,6155×10540像素 PNG/JPG高清,90M
品名作者 端午图轴,清代,王时敏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100.8×40.1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是王时敏为端午节所作的节令画,描绘了菖蒲、蜀葵、玉簪以及蔷薇等几种初夏的时令花卉。民间习俗在端午节时将菖蒲、艾草编节,用以薰避蚊虫,因而菖蒲、艾草是端午节的代表物。该图所绘花卉笔墨简练洁净,清新古雅,表现了吉祥喜庆的意境。此图是王时敏较为罕见的墨笔花卉,为其晚年作品。 本幅款署:“丙辰端午西庐老人戏墨。”下钤“王时敏印”(朱文)、“西庐老人”(白文)印。鉴藏印有“桐阴馆藏”、“陆润之鉴藏”二方。丙辰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王时敏时年85岁。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端午图轴 | 清代/王时敏 1幅,3833×9794像素 PNG/JPG高清,52M
品名作者 策杖寻幽图轴,明代,谢时臣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84.9×31.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中山峰巍峨耸峙,中间一条溪流将画面大体分为左右两段。山谷溪流上的桥梁暗示两山间道路畅通,画左林木掩映下一文士拄杖沿山路走来,点明“寻幽”主题。 画家款识:“六十翁谢时臣写,时丙午秋日。钤朱文“谢思忠氏”印。画面上方有同时人文嘉、钱谷的题诗及钤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策杖寻幽图轴 | 明代/谢时臣 1幅,3440×8635像素 PNG/JPG高清,51M
品名作者 春山图卷,宋代,燕肃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水墨,30×69.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崇山峻岭间,茅亭草舍,散布错落,小桥相通,渔舟垂钓,栈道盘曲,关门洞开。此卷行笔施墨虽稳健,但与画史中记载的燕肃画风并不相似。因此,有学者认为此卷应为金代北方山水画体系的作品。尾纸中仇远题跋亦有专家定为后人仿书。 本幅款识“燕肃画“系后添款。上有乾隆帝御题诗:“可望春山万景赅,高人策杖共徘徊。恰如摩诘尺鱼寄,招得关中裴迪来。乙亥御题。“下钤印玺“几暇怡情“白文方印、“得佳趣“白文方印。乙亥即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乾隆皇帝时年四十五岁。 尾纸题跋有虞集、仇远等三十四人。收藏印有明项元汴“虚朗斋“朱文方印、“子京父印“朱文方印,清梁清标“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朱文方印、“观其大略“白文方印等。此卷著录在《石渠宝笈》初编。曾经明项元汴、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携至伪满皇宫。伪满政权结束后,被国兵售给焦增级,焦氏交原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
品名作者 四梅花卷,宋代,扬无咎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水墨,37.2×358.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扬无咎的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据吴元素《松斋梅谱》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据说无咎年轻时所居之处“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如簇”,他常常临写摹画,因得其趣,最能表现梅树的形神,所以他的…
品名作者 雪梅图卷,宋代,杨无咎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墨笔,27.1×144.6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为长卷,描绘雪天绽廾的梅花:墨笔画一枝凌空偃仰恣纵的野梅,图巾仪截取梅花树的一部分,重写枝十,淡点梅花-枝干有取有舍,疏密得官,苍劲挺拔,穿插有致-夹杂着儿簇竹口十,雪竹从画幅的左上角向右下方斜伸、疏竹枝叶及梅枝花办』:半爪残雪,借天色烘出一片清光傲寒之气洋溢画外。 本幅钤“草玄之裔”、“补之”“逃禅”朱文印三方。 本幅南宋曾觌题诗:笔端造化出天巧,写出江南雪压枝。谁道春归无觅处.横斜全似越溪时。题记“扬补之得墨梅三昧,山谷道人叹日:‘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则笔端春色之妙,此言尽矣。海野老农”。钤“子子孙孙其永宝用”朱文。 鉴藏印有:“崇信军节度使之印”朱文。吴廷二方,高士奇五方,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十方。 引首有清乾隆御书“孤山香雪”行书4字,又在前隔水题诗一首。后隔水有清高士奇跋、印。纸尾有元止止道人、顾德璋…
品名作者 墨笔竹石图轴,清代,郑燮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127.6×57.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上自题:“饮牛四长兄其劲如竹,其清如兰,其坚如石,行辈中无此人也。屡索予画,未有应之。乾隆五年九秋过予寓斋,因检家中旧幅奉赠。竹无竿,兰叶偏,石势仄,恐不足当君子之意,他日当作好幅赎过耳。板桥弟郑燮。”钤“郑燮印”、“克柔”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笔竹石图轴 | 清代/郑燮 1幅,5741×12672像素 PNG、JPG高清,71M
品名作者 梅竹图轴,清代,郑燮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127.8×31.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郑燮画梅的作品仅此一幅,但因他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故在梅的表现上亦能挥洒自如,花瓣为中锋运笔,其形状虽方圆不一,但自然的行笔,流畅的圈线,勾勒出了花儿旺盛的生命力。梅与用润墨表现的青竹在相互映衬中体现了它们不同的美。 本幅自题七言诗一首:“一生从未画兰(误笔“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板桥。”钤“郑燮之印”、“扬州兴化人”二印。无鉴藏印。
品名作者 牡丹图卷,元代,王渊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37.7×61.6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牡丹图卷 | 元代/王渊 1幅,13705×3765像素 PNG/JPG高清,63M
品名作者 桃竹锦鸡图轴,元代,王渊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102.3×55.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该图上有王渊款:“至正已醜(1349年)王若水爲惠明作桃竹錦雞圖。”钤私印两方。是图将工整双勾的线条和细腻的水墨渲染合为一体,形成兼工带写的绘画技巧,以墨代色,脱胎于五代黄筌“黄家富贵”的工笔设色画风,反映了文人画重墨轻色的审美观。画家以水墨皴擦、晕染、粗细笔并用,行笔稳健而不乏洒脱,水墨层次变化丰富,颇有透明感,全图不着一色已俱见典雅端丽,画意蕴藉清润、幽静深秀。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桃竹锦鸡图轴 | 元代/王渊 1幅,7224×14515像素 PNG/JPG高清,15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