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作者 关山行旅图轴,五代,梁关仝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44.4×56.8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描绘著一个充满人物活动的山谷景象。其中对行旅、旅店与村落中居民与牲畜等细节,掌握得十分生动。这让人想起《宣和画谱》中的关仝长于 “村居野渡”、“渔市山驿” 的记载。但在山体质面的处理上,此作则较为简拙,或许不是关仝真迹,而系学生辈,如商训在十一世纪中期的创作。 此画在村落部份有许多修补,左下角跪拜者前之伏地人物,显然即为补绢上的后添之笔。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关山行旅图轴 1幅,14554×37069像素 JPG高清,84M
品名作者 枫谿观瀑高宗御题图轴,清代,董邦达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220.6×80.2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画峻岭深壑,跨桥敞轩中,高士坐赏秋光。以朱红、黄绿表现秋林,用色艳而不俗。山石肌理以短而扭动的牛毛皴交叠,再加擦染,山头多苔点,借此营造山峦动势,为受元代王蒙画法影响而自运的作品。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枫谿观瀑高宗御题图轴 1幅,7598×20602像素 JPG高清,51M
品名作者 风雨归舟图轴,明代,戴进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浅设色,143×81.8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画描绘暴雨降临的瞬间,风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行人迎风而行的情景。 戴进这幅画以自然中的风雨云雾为创作主题,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传统。不过,戴进的构图动势更强烈,笔墨也更加奔放纵恣,有时更在画中加入了许多创新风貌。这种描绘一时之间的风雨乍来,呈现出充满戏剧性的趣味,正是浙派画家所喜好的新风貌,成为他们描绘这类风雨山水图的典范。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风雨归舟图轴 1幅,3984×702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53M
品名作者 仿唐人大禹治水图轴,清代,谢遂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60.7×89.8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画大禹开山治水故事。禹为治水方法,寻遍各地,一日梦神人告知得治水神书方法。大禹得书后细读深思,又获神仙帮助斫石疏波,治服洪水。画中著红衣戴冠帽者为禹,前则工人开山搬石,画幅左侧有神人斫石相助,右侧工人们正以各种器具凿山开路,远处则烧山辟径,野兽四处奔窜。全图用笔精谨,人物神情生动。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仿唐人大禹治水图轴 1幅,2754×5712像素 JPG高清,32M
品名作者 春山游骑图轴,清代,永瑢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43.4×61.8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春山阁楼、房舍人家、山径行人。溪畔骑牛牧童,小牛紧随。近处庭院,主人似乎准备迎接访客骑行而来。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春山游骑图轴 1幅,3484×8028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6M
品名作者 碧梧降暑图轴,明代,宋懋晋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24×38.4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本幅画窗前疏竹,桥畔垂杨,碧梧阴森,一人坐山房小憩,状甚悠闲,柳岸芦苇茂盛,叶茎倾斜,似有习习凉风吹入围墙人家。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碧梧降暑图轴 1幅,4256×9448像素 JPG高清,12M
品名作者 买鱼沽酒图轴,元人绘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57×36.7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图描绘了群山为白雪覆盖,老松古杉点缀一些青翠之意。水榭中,主人等待著小童买鱼沽酒归来。溪涧木桥上,行旅冒雪赶路前来聚会,为寂静之山林增添了生意。依画法作者名款,旧传为元人之作。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买鱼沽酒图轴 1幅,4282×653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3M
品名作者 临流独坐图轴,宋代,范宽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浅设色,156.1×106.3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本幅山形轮廓多方折的线条,皴纹直劲有力,水墨层加渍染,用墨甚浓,有坚实厚重之感。林麓间留白作烟云,与山石成虚实之呼应,凝重中有灵秀之韵。画中并无绘者款印,清代才归于范宽名下。浮突的树根、山顶的密林、粗砺的山石等,都明显承继自 〈谿山行旅〉。但被切割的主山缩减了体积与量感,画面充满云烟与山石的虚实对应,人物是独坐岸边、自觉性地观照四周山水的文士,身份和与自然的关系都已与前作不同。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临流独坐图轴 1幅,5949×9036像素 JPG高清,22M
品名作者 春塘柳色图轴,宋代,朱叔重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41×55.3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轴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德瑛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一月十一日进献之作。此时正值第三次南巡前夕。这是他送给乾隆皇帝的最后几份礼物之一。乾隆皇帝出发约十天后取此画欣赏题咏,然不久即于二月初三日获报金德瑛病逝的消息。 此画设色妍雅,贴切地描绘出春塘柳色、韶光融融的气象。正如乾隆皇帝的题句,让人联想到北宋赵令穰所描绘的江乡风致。不过此作似与元末明初之风格有异,左方落款或为后添,疑出自清代王翚手笔。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春塘柳色图轴 1幅,5470×511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43M
品名作者 春山图轴,宋,赵伯驹(传)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89.5×32.3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作无名款,以细笔描绘沿溪风光,空间绵延,物象丰富,甚得乾隆皇帝喜爱。根据乾隆二十二年的题跋,乾隆皇帝 “观其风神笔力”,故称为赵伯驹之作。本幅画山水晴云,游骑寻春,村家桃柳,水亭茶话。通幅以青绿为主调,生动地表现出春日触目皆绿的景致。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春山图轴 1幅,3336×8386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8M
品名作者 雪栈牛车图轴,宋人绘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水墨浅设色,164.2×104.1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画轴描绘寒天积雪,林木萧索,远方丘陵起伏,牛车行旅络绎不绝,往返于雪径上;庄院内牛骡或卧或息,檐前二人握手倾谈旅况。画家以叙述性的手法,详实地掌握了严冬季节,郊野行旅的活动景况。 幅中坡石皆用斧劈法侧斜横皴,用笔凝重,墨色浓郁,画法齐整严谨。以笔墨论,或是出于南宋后期受李唐风格影响者所作。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雪栈牛车图轴 1幅,4224×6622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0M
品名作者 溪山暮雪图轴,宋人绘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水墨,102.1×55.9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白雪覆盖溪岸与山峰,群鸦翔集欲归巢。溪山之间,仍见绿树丛丛,应是江南冬日之景象。从构景来看,本幅仍具“主山立于画面中央”的遗风,但已脱去山石充实的北宋风格。全幅虚空处几占有二分之一,显露出南宋山水的韵味。在表现树石上,继承李唐之风格,但画树与斧劈皴的技法趋于精巧细緻,与马夏(活动于十二、三世纪之间)派倾向粗犷简逸作风大异其趣。
品名作者 烟霭秋涉图轴,南唐,赵幹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0.5×55.3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描绘山谷间流水潺潺,五名行旅提挽裤脚,相继涉水渡溪,背后的树木已呈枯黄,后岭复重重环抱,此境益为幽深绝尘。旧传本幅为赵幹之作。然此幅树木的造型等细节似与晚明蓝瑛有关,故应为晚明之作。 资料信息 品名/作者 格式/数量 尺寸/容量 烟霭秋涉图轴,南唐,赵幹 JPG高清,1幅 7640×15091像素,34M
品名作者 对月图轴,南宋,马远(传)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浅设色,149.7×78.2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画轴描绘悬崖秋夜,皓月当空,一人坐磐石,持杯向月,一童捧壶侍立,写李白 “月下独酌” 诗意。本幅构图左实右虚,远近高低,布置得宜,运笔痛快流畅,墨色深浅明暗对比明显。技法十分纯熟,显示明代受马远影响的浙派画风。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对月图轴 1幅,7216×13711像素 JPG高清,18M
品名作者 陋室铭图轴,清代,黄应谌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243.3x158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画幅上部为崇山叠嶂,山峰群起。山间林泉飞瀑,烟横雾断。画幅下端,山溪逶迤,山冈处山石奇岖不平。两侧各长有数株巨松,枝叶茂繁,形成浓郁树荫。在树荫下座落着数间屋宇房舍,中间一间室内大门敞开,厅堂坐有几位雅儒,正在论经说道,左右各有书童抱着书帙前来,屋堂前的石台上陈设着古物如瓷瓶、铜簋及盆景。右侧溪岸上架有石桥,一位文士站立在桥面上,侧身仰望,后有一书童肩背书箧相随。上方录唐朝刘禹锡「陋室銘」全文。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陋室铭图轴 1幅,7659×11620像素 JPG高清,16M
品名作者 溪山秋色图轴,宋徽宗赵佶绘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97x53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画中崇山叠嶂、沙坡群树出现在画幅的左上侧,山石轮廓浑圆,水墨淡染其间,缀以烟霭野水,再现山水于抒情诗意的氛围中。虽画上钤有徽宗的花押及 “御书” 印记,然从画风看,此作成画时间约在南宋时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溪山秋色图轴 1幅,7984×13463像素 JPG高清,29M
品名作者 仿赵宗汉山水图轴,清代,袁瑛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93.9×34.8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清初山水画坛仿古之风盛行,袁瑛在吸取古法的同时,更注重再现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感受。此幅仿宋赵宗汉《雁山叙别图》轴,描绘雁荡山的山水图景。嘉祐二年五月廿九日,宗汉奉使出镇广南,过浙中,其乡人旧友汪子卿少游浙中,登庆历进士,归从雁山,作此图为别。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仿赵宗汉山水图轴 1幅,3260×8576像素 JPG高清,54M
品名作者 鹿鸣嘉宴图轴,明代,谢时臣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6×82.8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鸣宴为唐代科举制度下产生的活动,由州县长官于乡试放榜后宴请主考官、新科举人,因宴席中会唱 〈诗经・小雅・鹿鸣〉 篇章而得名。画中场景位于芭蕉与修竹围绕的溪流边,六人席地而坐,或演奏乐器,或相互敬酒,周边陈列器皿有爵、豆等古代礼器。山石皴法苔点繁复,但笔力较为软弱,人物描绘也不似谢氏作风,应为托名之作。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鹿鸣嘉宴图轴 1幅,5660×11822像素 JPG高清,31M
品名作者 桃村草堂图轴,明代,仇英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50x53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自题:“仇实父为少岳先生制”,钤“十洲”朱文葫芦形印。此图是仇英师承南宋二赵风格的作品,描绘的是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意境幽深。画作富有诗意,画法精细工谨,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此图将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此图为仇英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据徐石雪题跋考证,画中主人公为项元淇。仇英此图是应项元淇之约而作。项元淇,字子瞻,号少岳。工诗文,善草书,著名收藏家项元汴之兄。图中项氏襟带飘然,风度高雅,四周环境清幽,景色宜人,宛如人间仙境。裱边有董其昌、昆虔、徐宗浩题跋。经清内府收藏,后为徐石雪所得。鉴藏印钤“阿尔喜普之印”、“…
品名作者 春山吟赏轴,明代,仇英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57.5×63.2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幅绘溪山胜景,高士游春,虽是青绿之作,不见富贵,唯有逸气绕耳目,学赵伯驹,仇英得其韵者。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几幅署款 “仇英” 的青绿大轴,都是学仇英的画者托名之作,然几可乱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春山吟赏轴,明代,仇英 1幅,7280×17916像素 JPG高清,17M
品名作者 白云红树图轴,明代,蓝瑛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10.5×55.3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幅用没骨法以石青、石绿色画山石,用朱砂画小草,树叶也用浓艳的红、黄、青、绿没骨点出,云用白粉渲染。画面色彩浓重丰富,却又典雅清新。自识“张僧繇没骨法”,实为画家自己独创的画风,此幅为蓝瑛青绿重彩画的代表作。 幅左上自识:“白雲紅樹。張僧繇沒骨畫法,時順治戊戌清和畫於聽鶴軒。西湖外民藍瑛。”钤“蓝瑛之印”。顺治戊戌为1658年,时蓝瑛74岁。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白云红树图轴 1幅,12150×45577像素 PNG+JPG高清,793M
品名作者 望海楼图轴,明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59.8×93.2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画中楼阁矗立于城墙之上,下瞰大江,群客登临宴饮。 屋内文人三五成群,有些持卷观赏,有些凭窗眺远。本幅用界工整,青绿设色已略剥落,然屋宇脊顶之蛤白勾勒线条仍鲜明如故,使楼台轮廓分外醒目。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望海楼图轴 1幅,4100×6824像素 JPG高清,49M
品名作者 竹溪销夏图轴,清代,永瑢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37.7x62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本幅画夏日山径溪涧,竹林庭院、湍泉亭榭,文人雅士避暑时的情景。永瑢为清乾隆帝(高宗)第六子,封质庄亲王,自号九思主人。工于诗文,又能书法绘画,画山水师学近人黄坚,能够自辟一途,状物写景甚为重视明暗向背的表现,画境颇有实境之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溪销夏图轴 1幅,3650×7660像素 JPG高清,54M
品名作者 庆丰图轴,清代,唐岱,孙祜等绘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393.6x234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汉高祖刘邦本是丰邑(江苏丰县)人,称帝后定都长安。由于父亲思乡,于是将长安的街道改建成丰的样子,并命丰的居民移居于此,以满足太上皇的思乡之情。这幅画由清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唐岱、孙祜、丁观鹏等合作,以繁缛而精工的技法,描绘新建的丰邑市街景象,殿宇宏伟,街市井然,色彩妍丽,是典型的清代院画风格。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庆丰图轴 1幅,4066×6882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