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画

200篇文章

品名作者 蚕织图卷,宋代,梁楷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1098.2×28.9厘米 来源版权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所绘内容,将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至“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锦的整个生产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长卷的布局,以一长廊式的房屋贯穿画卷始终,24组场景绘出蚕织24件事,并有楷书小字注明内容。全卷场面宏大,共绘74人,翁媪长幼,皆服宋装,形神兼备,对比鲜明。 画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画尾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此画在清代乾隆时期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故宫已佚书画目》;散落民间后,大庆市民冯义信于1947年购得,1983年他又将此画捐献给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蚕织图卷 | 宋代/梁楷 1幅,40720×3248像素 TIF/JPG高清,378M

品名作者 冬日婴戏图轴,宋代,苏汉臣传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96.2×107.1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姐弟二人在冬天庭院里玩耍的情景,姐姐的手里拿着一根色彩斑斓的旗子,小男孩则用细红绳牵引着一根孔雀羽毛,正想逗弄着猫儿。姐姐则挽三鬟于头顶及两耳,再以红白相间的锦缎缠绕其间,与宋苏汉臣秋庭婴戏中的双鬟同为宋代小女孩常梳之发式。弟弟的头发束结着红丝缯,形如鹁角,更增添孩童纯稚的神情。 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赋予衣服华丽柔软的质感。一只黑白花猫在一旁自顾自地玩着毛绒球,两人的眼神落在花猫的身上,将孩童与花猫间的互动关系处理得细致可爱。画面配景所植的花木如梅花、山茶等,用以暗示着冬令时节,画家却利用温暖的红、黄色系,将画面安排得明丽爽朗,如小女孩、小男孩的红色发结、衣带,华丽的纹饰,色彩斑斓的旗子,加上毛绒绒可爱的小花猫,使人不觉得有丝毫的寒意,反而结组成一派和谐而温煦的情调。 从这幅画的尺寸、质地,及山…

品名作者 祝寿图轴,明代,王文炜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2×89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画题材为常见的祝寿图,寿星和梅花鹿是这一题材必备的图像,婴戏图表示多子,也代表了吉祥的寓意,除此之外本图中还描绘了对坐书案的两位文仕,为本图平添了高雅的情趣。画面设色妍雅,笔墨生动。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祝寿图轴 | 明代/王文炜 1幅,2891×5925像素 TIF/JPG高清,127M

品名作者 搜山图卷,明代,陆治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61×806厘米 来源版权 波士顿美术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在古人心目中,那些荒无人烟的深山大泽往往都是山精妖魅的存身之地,需要各方神圣来消灭拔除,佛教、道教中诸多神灵都曾担任这一扫除山精妖魅的角色,而以二郎神搜山降妖为题材的作品,在五代、两宋颇为流行,但在明代中后期就鲜见有此类绘画题材的记载了。而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众多中国古书画中,就有一幅明代画家陆治画的《搜山图》,这幅画讲的是民间传说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所以也称为《二郎神搜山图》。图上的妖怪,或是原形,或化为女子,他们都在神将们追逐下,仓惶逃命。细细观赏玩味十分有趣。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搜山图卷 | 明代/陆治 1幅,45858×3780像素 TIF/JPG高清,495M

品名作者 丰年民乐图卷,宋代,李嵩款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30×160.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卷内容主题为秋收时节,村社乡民相互问候,踏歌欢庆丰收之年的景象。虽卷末题款:邨社圖 李嵩製,但应为明清画坊托名之作。 款识:邨社圖 李嵩製钤印:宣統御覽之寶、宣文閣監書畫博士印、弇州山人、吳、周生真賞、吳興沈氏家藏、庋藏寶玩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丰年民乐图卷 | 宋代/李嵩(传) 1幅,32314×3581像素 JPG高清,51M

品名作者 田家乐图扇,清代,杨晋 形制尺寸 图扇,纸本,设色,16.8×50.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村庄风景,一派农家脉脉温情,让人不禁遐思。图画设色简淡,茂树繁枝,杂而不乱。人物所处场景各异,以全景式构图展现农村景象。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田家乐图扇 | 清代/杨晋 1幅,6317×3295像素 PNG/JPG高清,18M

品名作者 元日题诗图轴,清代,史汉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79.7×42.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古人常于元日将葱韭等五样辛辣食物装盘供食,用五辛发五脏之气,亦取谐音寓意迎新之意。此绘元日文人相聚谈笑、小儿击鼓嬉戏之景,桌上摆有辛盘,院前梅花初绽,院内谷囷充盈,一派春日祥和景象。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元日题诗图轴 | 清代/史汉 1幅,3647×6610像素 PNG/JPG高清,28M

品名作者 中秋佳瑞图卷,清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30.2×320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描绘了借祭月而尽情游戏的仕女和孩童,欢愉团圆之情跃然纸上。图中虽没有明确画出月亮,但中秋元素比比皆是,象征团圆的圆形水果;祈求姻缘子嗣的双藕、石榴和瓜;秋天的梧桐树和桂树,欢愉团圆之情跃然纸上。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中秋佳瑞图卷 | 清代/佚名 1幅,18429×1884像素 PNG/JPG标清,42M

品名作者 捕鱼图团扇,宋代,夏圭传 形制尺寸 图扇,绢本,设色,23.2 x 24.1 厘米 来源版权 大都会博物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按《捕鱼图》团扇页题签,此画传为南宋画家夏圭所作。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明代画家的作品。夏珪腕力刚劲,运笔迅速,与此画文静秀逸的笔法不同;《捕鱼图》人物温雅的面容,简洁而细腻的衣纹,也不是夏珪的风格,反而与马远的画风一致。尽管《捕鱼图》可能不是宋代作品,但画得依然很出色,能妙笔入神,情景交融,表现出雅静虚和的韵味。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捕鱼图团扇 | 宋代/夏圭(传) 1幅,6690×5906像素 TIF/JPG高清,113M

品名作者 货郎图轴,宋代,苏汉臣传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59.2×97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这是一幅年俗画,货郎推着琳琅满目的货物车子停在亭院之中,车子上各类玩具、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孩子们围着货车欢乐玩耍。本幅以重色绘人物、货物、也表达孩子们看到货郎时的节日般的喜悦之情。 收传印: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货郎图轴 | 宋代/苏汉臣(传) 1幅,5340×8800像素 TIF/JPG高清,134M

品名作者 夏畦时泽图页,明代,周臣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31.3×26.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选自《四朝选藻·贞册》,表现夏季大雨骤降、农夫仓皇回家的场景。此图人物线条简练,情态生动,布景空蒙,令观者如置身烟雨之中。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夏畦时泽图页 | 明代/周臣 1幅,3652×2924像素 PNG/JPG高清,20M

品名作者 货郎图轴,明代,计盛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92.4×98.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货郎图”属于风俗画,这一题材自宋代以来就十分流行。画面中货郎衣着整洁,儿童服饰华丽,货架上的各类物品丰富而精致。画法上刻画细腻,设色浓艳,已将宋人民间货郎图中的生活气息转化为宫廷贵族气息,因而又有“宫廷货郎”之称。 款署:“直文华殿画士计盛写。”钤“金门画士”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货郎图轴 | 明代/计盛 1幅,9646×18880像素 TIF/JPG高清,615M

品名作者 货郎图卷,宋代,李嵩 形制尺寸 图娟,绢本,设色,25.5×70.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线描勾勒,细秀的笔划辅以淡雅的设色,使画面古朴沉着。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显示出画家的写实功底。繁而不乱的货物描绘得一丝不苟,更显示了李嵩“尤长界画”的技巧。 本幅款署:“嘉定辛未李從…

品名作者 七夕乞巧图卷,宋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娟,绢本,设色,29.6×149.2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卷描绘七夕夜晚,宫廷中女性向织女星求智巧习俗的场景。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七夕乞巧图卷 | 宋代/佚名 1幅,23649×3580像素 PNG/JPG高清,183M

品名作者 渔乐图扇,清代,杨大章 形制尺寸 图扇,纸本,设色,18.7×53.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渔民满载而归后卸货、分拣、称重的忙碌劳动场景。全图设色淡雅,以汁绿和赭色为主调,渲染出祥和喜庆的氛围。画作人物众多,造型生动传神,彼此间通过举止的过往或眼神的顾盼,形成一个外散内紧的活动群体,富有生活情趣。据自题“臣”及“恭画”而知,此图是作者献给皇室之作,其所表现出的渔家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带有歌功颂德的性质,迎合了皇室的审美观和企盼子民皆幸福安康的统治理念。 扇页有自题:“臣杨大章恭画。”钤“恭”、“画”朱文联珠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渔乐图扇 | 清代/杨大章 1幅,5816×2985像素 PNG/JPG高清,17M

品名作者 冰嬉图卷,清代,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绘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35×578.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中描绘的冰嬉地点应该是金鳌玉蝀桥(即今北海桥)之南的水面,表演的是转龙射球项目。画面上右侧众人簇拥的就是皇帝华丽的冰床。冰场上,旗手和射手们间隔排列,盘旋曲折滑行于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形。在将近御座处,设一旌门,上悬一球,称天球。转龙队伍滑至此处时,分别射矢,中者有赏。另外在滑行队伍中还有各项杂技表演,如舞刀、叠罗汉及花样滑等。表演者的各种姿态让凛冽的寒冬充满生机。    乾隆皇帝多次命画家将冰嬉场面绘成画卷收藏起来。这种画卷应该是一种写实作品,再现当时的场景。图中尽收西苑内的远近亭台楼阁,雾霭掩隐的房屋和挂霜的树枝表明北方正当严冬。  画面上有嵇璜书写的乾隆皇帝《御制冰嬉赋有序》。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冰嬉图卷 | 清代/金昆等绘 1幅,55041×3525像素 PNG/JPG高…

品名作者 农村嫁女图卷,元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22.5×131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原名《瘤女图》,后更名为《农村嫁女图》。全卷绘大小人物37人,分布疏密得当,自然形成四个段落,各段又有相对突出的重点人物的描写。首段以一骑牛披纱妇人为中心,众人目光多集于其身;次段是来宾与迎候者相见的场面,相对施礼的两位妇女为该段的中心;第三段表现两位身份较高的男性奉酒的场面;末段绘鼓乐、歌舞表演及围观者。各段虽有各自的主要人物,但次要人物的朝向、动作又使各段落间相互联系,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画面表现的内容看,画的是否农村嫁女场面还有待商榷,图中吃奶的婴儿和扛于肩上的小童似与婚嫁主题不太相符,且骑牛女子似亦非新娘形象。笔者推测此图所表现的可能是一民女回乡省亲的场面,具体内容尚有待进一步考察。 图中人物略施淡赭色,余则全以水墨为之。人物全用颤笔描加以表现,面部刻画也较为粗简,人物造型与南宋马远《踏歌图》有些相近之处。绘画艺术水平一般,…

品名作者 丰稔图卷,唐代,韩滉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48.7×51.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幅绘秋收情景,将丰收的盛况用耕牛的肥硕和牧童的欢乐来体现。此幅牛与牧童的描绘,还有与画幅联系不紧密的秋树,都具唐人画风,唯石堆的皴染已是宋人习惯,此幅或是宋代的一幅摹唐人画。 题跋:本幅弘历二题跋,不录。卷尾姚遂、王构、冯子振、溥光、程钜夫、刘庚、潘昂霄等人题。收传印:梁清标“梁清标印”、“蕉林鉴定”、“棠村”、“秋碧”乾隆五玺等印共26方。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丰稔图卷 | 唐代/韩滉 1幅,81065×11749像素 PNG/JPG高清,963M

品名作者 龙舟夺标图卷,元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25×114.6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墨线白描界画楼阁反映了元代建筑绘画最为典型的时代新风,宫廷画家王振鹏则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他曾先后两次画过《金明池龙舟竞渡图》卷,描绘的是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每年皇室在宫廷后苑金明池举办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由于王振鹏颇负盛誉并受到当时贵戚大长公主的赞赏,引得后人纷纷临摹,至今传世的摹本和改绘本仍有七、八本之多。此卷笔法秀劲细密,纯用白描、舍弃设色的表现手法更使画面千繁万复而不显阻滞拥塞,给人细腻、明洁、素雅之感。殿阁巍峨,龙舟争渡,旌旗猎猎,橹桨奋动,动态的舟船和众多的人物活动打破了静态楼阁的沉寂,赋予了通常流于平板的建筑画紧张的情节和热烈的气氛,反映出王振鹏建筑画的风格特点。正如虞集所评:“振鹏之学,妙在界画,方圆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动,不为法拘。” 本幅无作者款识,有清乾隆、嘉庆内府收藏印记4方。 资料下载 品…

品名作者 纺车图卷,宋代,王居正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26.1×69.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表现农村妇女的户外劳动。全幅主题突出,构图巧妙。近景描绘的人物被两条飘浮不定的线条分为两组,线的一端是边摇纺车边哺乳的中年妇女、围其左右戏青蛙的童子和狂吠的黑犬;另一端是弯腰伛背、双手拉着线团的老媪。人物彼此间聚散自然,神韵相通。图中纺车、竹筐、杌凳用界画形式表现,刻画精工写实,对后人了解宋代的纺车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人物的衣纹用转折劲利的“战笔描”表现,中锋行笔,线条细劲圆润,随着人物形体的变化而顿折曲转,从而准确地塑造出人物的形态和衣料的柔软质地。  无作者款印。本幅后隔水有近代张大千题跋:“居正此图,俨然唐画风格。与顾闳中夜宴图可方驾也。历见书画舫、珊瑚网、式古堂诸家著录,清末归安陆心源。子昂二跋已失,虽然,椟亡珠存,不无遗憾,终不失为珍宝也。大千居士爰。”后幅有清刘绎、陆心源等人题记。钤宋贾似道“似道”、“悦生”,清陆心源“…

品名作者 风雨归牧图轴,宋代,李迪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20.7×102.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芦岸柳堤,两个牧童遇雨赶牛返家的情景,牛只与人物的动态相互呼应,富戏剧张力。用淡墨晕染,在画面上罩了一层迷蒙的烟雾,表现风雨的晦暗阴沈。以中锋为主,叶细如针,浓淡相间,繁而不乱;牛腹以墨渲染,再丝出牛毛硬挺尖细的质感,具南宋典型风格。 款识:甲午岁(1114年)李迪画。收传印:鉴藏宝玺五玺全。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收传印记晋国奎章。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御前之印。道济书府。淸和珍玩。乾坤淸玩。司印半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风雨归牧图轴 | 宋代/李迪 1幅,12151×14327像素 TIF/JPG高清,664M

品名作者 骷髅幻戏图页,宋代,李嵩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27×26.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这是一幅宋朝的风俗画,以绘画普罗大众的市井生活为内容,但在绘画手法上却十分大胆前卫。这幅画绘画了街头傀儡艺人带同家眷于大街小巷表演的状况,并加入画家个人的人生哲理,将卖艺人画成一具骷髅骨,以傀儡寓意生命的不由自主,渗入庄子齐生死的观念。画中骷髅的绘画虽然不太准确,但线条精细,画家应该是看过骷髅后而执笔的。 元代知名画家黄公望为这幅画作的题词: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儿把冤家逗。识破个羞哪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骷髅幻戏图页 | 宋代/李嵩 1幅,10880×4600像素 PNG/JPG高清,101M

品名作者 蕉阴击球图页,宋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25×24.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南宋贵族庭院里的婴戏小景。庭院内奇巧的湖石突兀而立,其后隐现茂盛的芭蕉数丛。石前的少妇正与身旁的女子专注地观看二童子玩槌球游戏。一童手持木拍正欲坐地击球,另一童子则向他急急地喊话。图中四人的目光同时落于童子所欲击打的小小球体上。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显示出作者善于观察人物并且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此幅在构图上巧妙地将玲珑剔透的湖石正立于画心中部,以其自身的完整性起到了镇住画面的作用,聚拢了交叠张扬的芭蕉叶及分散的人物,避免了画面因景物繁杂而出现轻浮感。此外,湖石拉开了前景人物与背景芭蕉间的距离,增强了画面的纵向层次感。在笔法上,作者注重物象间的对比互衬关系。人物与芭蕉为中锋运笔,线条工整细匀,如行云流水;着色渲染浓淡相宜,清新明洁的色调有助于表达轻松活泼的主题。湖石则以粗笔重墨表现,线条劲练,转折顿挫中见洒脱。湖石所呈现出的坚硬质地成功地衬托…

品名作者 耕获图页,宋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页,绢本,设色,25.7×24.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为不可多见的描绘农家劳作场面的宋代绘画作品。连绵起伏的青山下,小河蜿蜒流淌,稻田片片相连。画幅右上方茅屋下一老者悠然策杖而立,右下方木桥一侧的田埂上,一人 手持阳伞作督工状。画面人物七十余,耕牛五头(其中一头隐 于树荫下),耕地、插秧、车水、收割、脱粒、簸扬、春米、 堆秸等劳动场面一应俱全。无疑是宋代表现现实生活的优秀之作,是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状况难得的形象材料,其题材性胜于艺术性。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耕获图页 | 宋代/佚名 1幅,7667×6520像素 PNG/JPG高清,117M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