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拓本

68 套作品

品名作者 集古草诀辨疑,明代,范文明 撰集 形制尺寸 册页,经折装,清代拓本,27 x 12.5厘米 来源版权 哈弗大学图书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集古草诀辨疑》为明代万历年间编撰并摹勒刻石的一部草书集字帖。此集精心刋刻了王羲之、王献之、怀素、孙过庭、宋克、祝允明、文徵明等历代书法名家的草书字体,对其中某一家、某一字的草书写法同时列举,并附楷书释文,便于临写者研习阅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草书名帖。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集古草诀辨疑 | 清代拓本 合1册81页,单页约1500×1600像素 PDF/JPG高清,41M

品名作者 御题高义园世宝,范来宗 集,姚在升 镌 形制尺寸 册页,清乾隆59年至嘉庆3年摹勒初拓本 来源版权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御题高义园世宝》共四册,卷前为范仲淹书韩愈的《伯夷颂》,由清乾隆御题“圣之清”额和跋;其后为历代名臣、书法家等书写题跋,表达对范仲淹书法、人品等的景仰。题跋者中既有富弼、欧阳修、文彦博等名臣的书法;又有蔡襄、赵孟頫等书法家的墨宝。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御题高义园世宝 | 清代摹勒初拓本 1册118页,单页约2400×1900像素 PDF/JPG高清,105M

品名作者 延禧堂忆旧帖,清代拓本 形制尺寸 册页,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拓本 来源版权 未知/互联网收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延禧堂忆旧帖》分上下卷,上卷前列汪由敦序、《澄怀园八友图》、诸皇子皇孙书法。下卷为雍正、乾隆年间重要书家陈世倌、刘统勋、金德瑛、董邦达、王际华、蒋溥、周景柱等十九人所题诗。另有蔡新自跋,记述了诗帖形成始末。 卷前列《澄怀园八友图》,绘于乾隆二十一年。“澄怀园八友”指的是:蔡文恭公、陈尚书德华,程文恭公景伊,张文恪公泰开,观总宪保,二周学士长发、玉章,梁少詹锡屿也。此八位皆同值尚书房,为诸皇子皇孙师傅。 乾隆四十八年,蔡新抚图重观,校阅之下,七人者皆谢世无存,即题咏诸公亦仅存十之三四,怆为伤怀,不胜今昔之感。遂命工钩摹而勒之石,以垂永久。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延禧堂忆旧帖 | 清代拓本 合1册64页,每页约1800×1700像素 PDF/JPG高清,57M

品名作者 孔子庙堂碑,唐代,虞世南 撰并书 形制尺寸 册页,西庙堂碑/东庙堂碑 翻刻 来源版权 未知/互联网收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 此文拓片包含《孔子庙堂碑》唐虞世南撰并书,翻刻,西庙堂碑,东庙堂碑两个版本 拓片有三种:(一)宋代王彦超摹刻本,因石在陕西西安,谓之“西庙堂碑”(又称陕西本),字迹腴润。(二)元…

品名作者 快雪堂法书,冯铨 辑,刘光暘 摹镌 形制尺寸 册页,清乾隆44年后拓本,110.5×55.3厘米 来源版权 未知/互联网收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快雪堂法书》汇刻丛帖,清代冯铨摹集,刘光晹(字雨若)刻。所收法书,自魏钟繇、晋王羲之至元赵孟緁为止。又因为第一卷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开篇,故名《快雪堂帖》。快雪堂帖刻石今存北京北海公园松坡图书馆。 《快雪堂帖》是中国明代汇帖的初拓善本,为明末时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冯选辑,并刻石408方,第一卷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开篇,收入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欧阳询、怀素、颜真卿、徐浩、柳公权,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高宗赵构、张即之,元赵孟緁等书家法帖。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快雪堂法书 | 清代拓本 合1册196页,每页约1600×1800像素 PDF/JPG高清,129M

品名作者 晋唐小楷八种,唐刻宋拓,清代集本 形制尺寸 册页,拓本,25.1×9.7厘米 来源版权 大都会博物馆藏,© CC0 简介说明 《晋唐小楷》内含唐刻宋拓小楷八种,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曹娥碑、行楷兰亭序,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虞世南:破邪论序,褚遂良:阴符经。前有: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子京收藏印、翁万戈藏印等,后有翁同龢、王澍等跋文。 摹刻小楷书,宋代开始盛行,各种丛帖多刻有小楷书。其中以越州石氏帖最为著名,小楷帖多而摹勒精细。帖应为宋绍熙间越州石熙明摹刻。明清收藏家好集各种晋唐人小楷书,有取自单刻本,有从各种丛帖中拆出装为一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晋唐小楷八种 | 唐刻宋拓清代集本 合1册33页,每页约2800×2500像素 PDF/JPG高清,53M

品名作者 黄鲁直书大江东词·赤壁怀古,黄庭坚 草书 形制尺寸 册页,民国拓本 来源版权 未知/互联网收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黄鲁直书大江东词》拓本,赤壁怀古,民国拓本,苏轼撰,黄庭坚书。黄庭坚书写的苏轼(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原石藏于山东省嘉祥县的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全文共四块石刻,每块刻石均长方形,按石刻拓片每块约高 35cm、宽101cm。此帖书风基本符合黄庭坚的行草风格,但有点过头,失之随意,有些字显得俗气,很难说是一件真迹,也很有可能是后人伪作,还请书友们认真辨别。不过,以黄庭坚的长枪大戟去写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还真是很契合、很绝妙。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黄鲁直书大江东词 1册10页,单页约1900×1300像素 PDF/JPG高清,3M

品名作者 温泉铭,唐代,李世民 手书 形制尺寸 图卷(残卷),唐代拓本,29.59×144.4厘米 来源版权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温泉铭》是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行书仅存48行,总共354个字。此碑立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即唐太宗临死前一年。温泉铭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拓本,是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原石已遗失。拓本原藏敦煌藏经洞。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温泉铭 | 唐代碑刻拓本 1幅,34175×7003像素 JPG高清,40M

品名作者 李辅光墓志铭并序,唐代,崔元略 撰,崔巨雅 书 形制尺寸 经折装,清代拓本,22×12厘米 来源版权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唐楷书《李辅光墓志铭并序》清拓本,崔元略撰写志文,崔巨雅书,唐元和10年(815)4月25日葬。清隆年间陕西高陵出土,经折装剪裱。 此墓志镌刻于唐元和十年,点画之精湛,章法之严谨,且在端庄之中又富有动感,为唐志书法之少见。笔画之精湛,反映在此志书法所有点画,包括点之精确与富于灵动变化上,横之挺拔、悬针竖和所有钩之锋利,以及无论长撇还是短撇之爽快之上。所谓章法之严谨且在端庄之中又富有动感,主要体现在点画之灵动,撒捺之舒展变化上。这严谨端庄与灵动舒展形成对比、相互补充,是此志书法堪称晚唐精品。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李辅光墓志铭并序 | 清代拓本 1册15页,单页约4000×3600像素 PDF/JPG高清,35M

品名作者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清代乾隆宫廷 编刻 形制尺寸 清乾隆十五年刻石,民国三年拓本 来源版权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希堂法帖)是清乾隆十二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此套法帖共三十二册,刻石五百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大家的三百余件书法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原石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上。 清乾隆十二年令梁诗正等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因帖中收有被乾隆帝视为稀世墨宝的三件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而珍藏这三件希世珍宝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帖中珍品的原件已散佚,惟有三希堂法帖中保存着仅有的遗迹,这也是它的一大功绩。镌刻水平在当时也可列为第一流,所刻不仅字字传神,而且连浓墨、渴笔等特殊…

品名作者 魏孔羡碑(鲁孔子庙碑),曹植 撰,梁鹄 书 形制尺寸 明代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Copyright民国拓片,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魏孔羡碑》(鲁孔子庙碑)立于三国魏黄初元年。碑文(隶书,二十二行,行四十字)记孔子二十一世孙孔羡封为宗圣侯,使司孔子之释奠,修理孔庙之事。额篆书题:魯孔子廟之碑。此碑书法结体雄厚,笔势方劲。本文含明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及民国时期拓片,碑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释文:維黃初元年,大魏受命,胤軒轅之高縱,紹虞氏之遐統。應歷數以改物,揚仁風以作教。於是輯五瑞,斑宗彝,鈞衡石,同度量,秩羣祀於無文,順天時以布化。既乃緝熙聖緒,昭顯上世,追存二代三恪之禮,兼紹宣尼褒成之後,以魯縣百戶命孔子廿一世孫議郎孔羨為宗聖矦,以奉孔子之祀。制詔三公曰:「昔仲尼姿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周之末,而無受命之運。【?】生乎魯衛之朝,教化乎汶泗之上。栖栖焉,皇皇焉,欲屈已以存道,貶身以救世。當時王公終莫能用,乃追考五代之禮,脩素王之事,因魯史而…

品名作者 淮南王墓志铭,东魏元显墓志铭 形制尺寸 經摺裝,墨紙尺寸22.5 x 15.2厘米,民国时期拓本 来源版权 收藏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淮南王墓志銘正書原刻。東魏武定2年[544]8月20日葬,經摺裝,墨紙尺寸:22.5 x 15.2厘米,民國拓本,石現藏河南安陽金石保存所。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淮南王墓志铭 | 民国拓本 1册5页,每页约4700×4000像素 PDF/JPG高清,24M

品名作者 御赐澄清堂(宋贤六十五种帖),清代,刘恕 摹刻 形制尺寸 经折装,墨纸尺寸:28.5 x 17.5 厘米清嘉庆十二年刘氏寒碧庄拓本 来源版权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宋贤六十五种帖》(封面题签:御赐澄清堂)由清代书画家刘恕摹刻。全套共八册,辑录宋人法书:米芾、黄庭坚、苏轼、苏辙、苏辙、李建中、欧阳修、秦观、姜夔等等。 作者:刘恕,清著名书画家、藏书家。一名惺常,一作惺棠,字行之,号蓉峰,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东山人。举人,官至广西右江道。家世殷实,善鉴赏书、画。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御赐澄清堂 | 清代拓本 | 刘恕摹刻 合1册276页,每页约2400×1900像素 PDF/JPG高清,269M

品名作者 石台孝经,唐玄宗撰书,李亨篆额 形制尺寸 册页,天宝四年刻,清末拓本 来源版权 收藏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石台孝经碑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李亨篆额。书法工整,字迹清新,秀美多姿。此碑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方额、盖石、顶上等均做了非常艺术化的处理,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 人们通常称石台孝经碑为西安碑林第一碑。这不仅因其是碑林第一迎客碑,更重要的是此碑集三帝于一身:碑文,文帝孔子所撰《孝经》;唐玄宗以隶书抄写;由唐肃宗题写碑额。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石台孝经 | 清末拓本 合1册236页,每页约1900×1900像素 PDF/JPG高清,131M

品名作者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附释文) 形制尺寸 册页,民国十年商务印书馆编石印本 来源版权 收藏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共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摹刻取自宋代之法帖鼻祖《淳化阁帖》,镌刻在青白石板上。原石版嵌于圆明园之一长春园中的蕴真斋廊壁,因为收藏此帖刻石更名“淳化轩”,后与圆明园同毁于战火。 《淳化阁帖》传世后,历代屡有重辑翻刻。传至明代,翻刻本已笔迹失真。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正本清源,于乾隆三十四年敕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等以内宫秘藏初刻本为蓝本,编印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 民国石印本 1册408页,每页约2400×2000像素 PDF/JPG高清,291M

品名作者 前后出师表,诸葛亮撰,岳飞书,樊登沄镌 形制尺寸 册页,清代光绪四年拓本 来源版权 收藏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篆刻家樊登沄勒碑刻石。 岳飞是历史上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为南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秦桧勾结金人,被当朝皇帝以12道金牌将其召回,并冤死在风波亭。岳飞也是一个诗人词人,著有《满江红》等诗词,其书法也是铿锵有力,曾经写下“还我河山”的豪迈的四个大字,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 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著有《前后出师表》,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表达自己忠于国家的思想,建议皇帝是非明辨,近忠臣远小人,清风正气,唯贤是用的立场。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前后出师表 | 清代拓本 | 南宋/岳飞书 1册39页,每页约1800×1600像素 PDF/JPG高清,41M

品名作者 历代石刻墓志拓片 形制尺寸 图集,清末民初拓片 来源版权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历代石刻墓志拓片》选辑自哈佛大学图书馆,共二百多种,多为清末民初拓片。 墓志是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称为“盖”,下层称为“底”,底部刻有墓志铭,盖上刻有标题。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主要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更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表现形式。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历代石刻墓志拓片 | 清末民初拓片 250幅,每…

品名作者 二王帖,明代刻本,晋代,王羲之·王献之书 形制尺寸 图册,万历十三年1585年董汉策 刻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草书帖。分两卷(各分三部分,含龙舒石刻右军、大令像各一幅),内收录约138帖,并有附两卷目录评释加以考证(彭履道小楷书)。 卷一:上二王像:右军(王羲之),破羌帖,成都城池帖,此郡帖,清晏帖,讲堂帖,都邑帖,七十帖,儿女帖,诸从帖,宰相安和帖,昨见君欢帖,谯周帖,饯行帖,蔡家宾至帖,极寒帖,玉润帖,积雪凝寒帖,来禽帖,毒热帖,秋月帖,霜寒帖卷一:中知问帖,阔别帖,诸贤帖,宫奴帖,采菊帖,雪晴帖,服食帖,又一帖,十七帖,裹鲊帖,邛竹杖帖,又一帖,择药帖,月末帖,安和帖,赈民帖,奉橘帖,豹奴帖,敬问帖,飞白帖,又二帖,丹阳帖,太常帖,熱日更甚帖,朱处仁帖,盐井帖卷一:下二王像:大令(王献之),益州帖,鹅群帖,敬祖帖,送梨帖,鄱阳帖,地黄汤帖,鸭头丸帖,东阳帖,乞假帖,馀…

品名作者 淳化阁帖,拓本 形制尺寸 图册,此本版本及拓本制作年代不详 来源版权 收藏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淳化阁帖 | 拓本/丛帖始祖 10卷合1册303页,每页约2600×1700像素 PDF/JPG高清,87M

品名作者 渤海藏真帖,明代,陈甫伸辑,章镛摹勒 形制尺寸 图册,明清拓本,清道光22年毕道远跋及藏印 来源版权 收藏不详,©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渤海藏真帖》是历代著名丛帖之一。明崇祯三年由浙江海宁陈甫伸(元瑞)编次,章镛摹勒。收录从唐代至元代十大书法家——钟绍京、褚遂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蔡襄、米友仁、赵孟頫等十八篇真迹摹勒上石。此贴拓制时间介于明末至清道光之间,贴末有清道光22年毕道远跋及藏印。 第一册为唐钟绍京“灵飞经”,因是小楷,镌刻难度很大,因此最有名,且“斋室”二字未损。第二册为褚遂良小楷《千字文》和临王右军《兰亭序》,这是个特殊版本“兰亭”。后有米芾、米有仁、范仲淹题跋。第三册有蔡襄、苏轼书法。第四册有蔡京书法“大观御笔记”,黄庭坚书法,米芾“櫹间堂记”。第五册为赵文 敏临王羲之“黄庭内景经”,“乐毅论”和右军三帖。第七册为赵孟頫《真草千字文》。第八册为赵孟頫“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和尺牍。此本少量页面有残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渤海…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