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作者 溪桥幽兴图轴,元代,方从义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63.3×3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是元代道士画家方从义所作,山水画。图绘山水一区,高山云锁,溪水自山间流淌,草桥横架,一人策杖前行,远山隐现,茅舍隐于林木之中,意境清谧静逸。笔墨酣畅,多用染法,用笔多横向。树木点染之笔疏率,以墨之浓淡分远近。图中景物都集中于画面下部,上部则非常空旷,使画面显得深邃幽远。 本幅右侧行书题”溪桥幽兴“四字,下钤一印,不辨。右下角山石间有作者墨书“方从义”款。画面左侧方从义自题:“方方壶临高公双笔,己未春寄云生文雅靖室。”左钤“金门羽客”、“画中神品”印。“己未”为元延祐六年(1319年),据此推测此图应为方从义早期作品。 本幅左上有霞洲居一道人题诗一首:“我识方壶老,今经四十年。胸中混原气,下起云烟迸。迸启乾坤秘,名闻湘海传。有怀人已化,遗墨尚依然。霞洲居一道人。”下钤“笔底江山”、“东山草堂”印。首钤“松石轩”印。上诗堂有明沈周、文徵明…

品名作者 武夷放棹图轴,元代,方从义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74.4×27.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画武夷山景。武夷山在今福建省崇安县西南,绵亘百余里,有36峰、37岩,水流其间,分为九曲,为我国南方风景名胜之地。古代,道家将它称为第十六洞天,是道教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图是方从义为同道周敬堇而作。画面右侧一峰高耸,峰下水中一叶小舟徐徐划行,岸上怪石嶙峋,林木丛生其间。笔墨浓润,酣畅淋漓,山体用纵向长线条皴染,以增其峭砺高耸之感。布局奇特,笔法多变,融古法为己用,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格调。撰稿人:马季戈 款识:武夷放棹”。左侧自识:“敬堇签宪周公,近采兰武夷,放棹九曲,相别一年,令人翘企。因仿巨然笔意图此,奉寄仲宣布,幸达之。至正己亥(1359年)冬,方壶寓乌石山识。”作者印:方壶清隐。收传印:本幅钤“卞令之鉴定”、“石渠宝笈”、“陈仁涛”、“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心赏”、“金匮宝藏陈氏仁涛”、“乾隆鉴赏…

品名作者 云山图卷,元代,方从义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浅设色,26.1×144.5厘米 来源版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云山图》为清宫旧藏,著录于《石渠宝笈二编》。 画作不仅反应画家自身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地域景观特点和季节、物候的细致变化的体会,也显示了画家极尽精致的表现能力。 此画画面虚实处理非常好,画出了烟岚在山脚浮动的感觉,景物若隐若现,连大面积的丛山叠嶂也被遮掩了,但依然令人感到它的真实存在。然而,那寂无人迹、无限宏博的巍峨高山,在云烟变灭中,分明又蕴含着作为道士的画家的宇宙观念。 题跋:高穀、周凯、雪坡道人、王谦、沈成章、钱博、詹景凤、吴湖帆诸人题跋,不录.卷首程南云篆:方壶真迹。收传印:清内府诸鉴藏玺、王季迁诸收藏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云山图卷,元代,方从义 1幅,61503×2657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467M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