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作者 竹石图轴,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水墨,113×44.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是赵孟頫晚年画竹的代表作,写出拳石细草,幽篁两竿,笔墨变化极为丰富。画石不仅可见“飞白”用笔的迅急飞动,细笔勾勒处还可见“二王”小草书点画使转的性情形质。竹干、竹节与枝叶,墨分浓淡,交待极为清楚,状物写形既能深得竹之理趣,且又有他人画竹未及的风神韵致。 款识:子昂作者印:赵氏子昂、松雪斋收传印:“紫藤华馆”白文印,“頵公审定”朱文印,“身世沧桑”白文印,“游侠处士”白文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轴,元代,赵孟頫 1幅,5204×13346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65M
品名作者 牡丹竹石图轴,清代,华喦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28.8×49.5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作于1755年,幅左题诗一首:“青女乘鸾下碧霄,风前顾影自飘飘。等闲红粉休相妒,一种幽芳韵独饶。”款识:“乙亥春三月,新罗山人拟元人法于解弢馆,时年七十有四。” 图绘一块湖石倾斜入画,后侧牡丹一枝独秀,蓝色的花朵分外妖娆,叶子宽大而茁壮,黄色的竹子围绕在牡丹和湖石周围。技法上,以细线勾勒的叶脉清晰,淡绿色晕染的叶片更显立体。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牡丹竹石图轴,清代,华喦 1幅,6015×15920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365M
品名作者 秋葵折枝图轴,明代,文徵明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墨笔,65.4×30.3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折枝秋葵一枝,取其正面之势。花开粲然,叶呈多貌,浓墨淡墨穿插其间,神韵清俊舒朗。 文征明行书自题:秋日见庭中黄葵试花,细填小词,寄风入松。秋来炎艳试宫妆,蜜染薄罗裳。翠翘斜映鹅儿淡,比鹅儿却自芬芳。旧恨檀心晕紫,新娇粉额涂黄。御袍新剪菊英长,露冷浥天香。晚凉似是无聊赖,低垂首,默默倾阳。刚被西风敛却,含情自倚东墙。偶几间有旧楮,遂图此书以系之。癸巳八月十日,徵明。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玉磬山房”等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秋葵折枝图轴,明代,文徵明 1幅,5469×10413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62M
品名作者 椿萱图轴,明代,沈周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71.4×93.6厘米 来源版权 安徽省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幅画是一幅祝寿图,在古代椿树祝愿男性长寿,萱草寓意女性长寿。图绘一棵椿树高大挺拔,虬枝翠叶;其下方一石一萱相拥,湖石棱角突显,玲珑精美;而萱草叶片繁茂翠绿,顶端花开艳丽,尽显一枝独秀风姿。 款识:灵椿寿及八千岁,萱草同生寿亦同,白发高堂进春酒,凤凰飞下采云中。沈周。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椿萱图轴,明代,沈周 1幅,11052×20239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854M
品名作者 层叠冰绡图轴,南宋,马麟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01.7×49.6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中所画两枝梅花据称为绿萼梅,是梅花中的名贵品种。枝干细秀劲挺,花朵繁密俏媚,皆以双勾填色法绘之。画法精细,层次鲜明,枝干的转折,花朵的向背,处理得面面俱到。花瓣外沿和背面又厚施白粉加以强调,将梅花冰清玉洁、如纱似绢的姣美形象表现得极其完美。杨皇后“层叠冰绡”四字的形容恰如其分,且极富诗意,亦为此图增色不少。撰稿人:聂卉 款识:臣马麟。 题跋:杨皇后题图名“层叠冰绡”, 并题诗:“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 爱,此般必是汉宫妆。”有“赐王提举”小字,并钤“丙子坤宁翰墨”、“杨姓之章”二印。 收传印:商丘宋荦审定真迹、女修、顾 氏芸阁珍藏、及项元汴印多方。典礼纪察司印半印, 尚有一方印文不识。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层叠冰绡图轴,南宋,马麟 1幅,7909×14806像素 TIF高清+J…
品名作者 秋庭戏婴图轴,宋代,苏汉臣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97.5×108.7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幅绘湖石婷立,芙蓉、雏菊争艳,一派秋意盎然。姊弟二人,围立圆几,专注于拨玩枣磨。右方几上和地面,复散置转盘、佛塔、铙钹等。举凡人与诸物,率皆刻画细谨,敷染生动,洵为苏氏传世极精之作。 乾隆题跋: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讵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壬寅仲秋御题。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秋庭戏婴图轴,宋代,苏汉臣 1幅,12839×2335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G
品名作者 寻梅图轴,清代,汪士慎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142.7×75.5厘米 来源版权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此幅绘古梅一株斜出,笔法清逸,繁而不杂。汪近人喜在“扬州八怪”中以画梅著称,此幅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 款识:与友人探梅由铁佛寺步至平山一粟庵四绝句,巢林汪士慎写。题跋:陆奎勋、诸锦、余必夔等人题跋(不录)作者印:汪士慎、近人父、巢林收传印:古歙程氏双宋楼考藏法书名画印、枕经书屋考藏之印、伯奋珍赏、新吾审定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寻梅图轴,清代,汪士慎 1幅,3724×792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51M
品名作者 蜀葵石榴花图轴,明代,陆治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62.6×48.6厘米 来源版权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此幅绘湖石旁几株蜀葵盛开,一树石榴花娇艳艳,下方一丛萱花摇曳。全幅设色浓艳,布置精巧,全然不似包叔平冷峭风格,或此画是托名包山子的一幅上好佳作,近于恽南田。 款识:嘉靖乙丑(1529年)秋八月既望包山陆治制。作者印:包山子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蜀葵石榴花图轴,明代,陆治 1幅,4933×1579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57M
品名作者 竹石图轴,元代,李衎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85.5×153.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该幅图未署名款,钤印两方,已残缺,可见“李”、“息”字。诗塘有明代李东阳的小草题记,也为此画增色不少。该幅“竹石图”是李衎的名作之一。图中竹以双勾填色而成,工整而有韵味,设色而又雅致,竹繁而不乱,表现了春天大自然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色,有二杆新竹已与老竹并肩齐趋,让人联想到雨后春笋猛发的情景。坡上山石以细披麻皴画出,黑色沉重,以压阵角,石后穿插小竹野树,富有变化。 题跋:正德丙寅(1506年)四月朔,西涯李东阳识。钤:宾之、西涯收传印:余绍宋印、同鉴楼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图轴,元代,李衎 1幅,11339×16535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1M
品名作者 秋花蛱蝶图轴,明代,文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66×102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细窄河流两侧鲜花盛开,色彩鲜艳,蓝的雏菊,粉的海棠,橘的黄花…,清新自然,赏心悦目;湖石傍花而立,形状奇异,犹如一株蓝色花朵盛开;一只黑色蝴蝶被繁华吸引而来,扇动的翅膀正徐徐落下。 款识:庚午四月天水赵氏文俶画。作者印:赵俶、端容。收传印:踊州张文孚珍藏、清内府诸收藏玺。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秋花蛱蝶图轴,明代,文俶 1幅,7811×12085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360M
品名作者 古木竹石图轴,元代,倪瓒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水墨,64.3×37.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上坡石间疏竹数丛,枯树两株,笔墨浓淡相间,富有层次感,境界清旷,意境简远,呈现出一片清静幽远的气氛 。 题跋:余诠、唐肃、高巽志、一思缉、张简、吴卢充、王璲等人题诗,不录。收传印:梁清标诸收藏印、清内府诸鉴藏玺。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古木竹石图轴,元代,倪瓒 1幅,4406×759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27M
品名作者 竹虫图轴,北宋,赵昌传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00×54.5厘米 来源版权 东京国立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本图是一幅著名的“赵昌之曲竹”作品。其以细腻的笔法和鲜丽的赋彩,写实地描绘出曲竹、以及周围的地瓜、鸡冠花、蝴蝶、蜻蜓、金钟儿、纺织娘等草虫。一般认为草虫图中描绘的花草和昆虫各有寓意。例如:瓜的寓意是子孙兴旺长久,而本图中也画有瓜。此外,鸡冠花上与蝈蝈,表示出人头地的“官上加官”吉祥图。而本图中虽未画有蝈蝈,但推测是以鸡冠花来表示出人头地的寓意。相传本图作者为赵昌,是北宋前期的画院画家,据说是画花鸟、尤其是画花木折枝的折枝花名家,自称“写生赵昌”。本图为传赵昌作品,但依然是现存草虫图中的顶级之作。画上有“杂华室印”之印,据说为足利义教之印,在日本作为东山御物而被珍藏。曾为浅野家旧蔵品。 收传印:杂华室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虫图轴,北宋,赵昌传 1幅,6622×1181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23…
品名作者 杂花图卷,元代,王渊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 来源版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传,©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卷尾有明代书法家沈度题跋:“此《杂花图》姿态横溢,俨然欲生,非笔有化工、胸无点尘者无能办此耶。”可谓点评精准。本图属于工笔重彩,造型精准,设色艳丽,极有韵致。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杂花图卷,元代,王渊 1幅,30000×4039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40M
品名作者 墨竹图卷,元代,柯九思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110.5×55.3厘米 来源版权 上海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画上墨竹一枝,竹节处皆滋生出小竹枝,可见其茁壮。技法上,竹节两端浓墨晕染,不勾节使得连属自然,竹叶行笔沉着稳健,姿态自然优雅。 柯九思,字敬仲,号丹丘生,元代画家,其长于画竹,诗文、书法亦有成就。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竹图卷,元代,柯九思 1幅,12858×3543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30M
品名作者 墨兰图卷,宋代,赵孟坚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淡墨,34.5×90.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中运笔柔中带刚,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兰叶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浓,变化含蓄,形成墨色对比。画虽为水墨,但格调高雅,“远胜着色”。其好友周密曾云:“赵孟坚墨兰最得其好,其叶如铁花,茎亦佳,……前人无此作也。” 本幅款署“彜齋趙子固仍賦”。钤“子固寫生”一印。墨兰是赵孟坚善画的题材。画面上绘墨兰二株,呈放射状的长叶参差错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華一兩莖。”诗中表露了作者孤高脱俗的思想境界。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兰图卷,宋代,赵孟坚 1幅,73476×7066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45G
品名作者 白玉兰图卷,明代,文徵明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设色, 27.9×133厘米 来源版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此卷绘一树白玉兰,一枝探出,生意盎然,似在晨露中散发幽香。文氏此幅不作精巧之笔,全以笔力取胜,诚写生之精品。 款识:嘉靖乙酉三月,庭中玉兰试花芬馥可爱,戏笔写此,徵明。题跋:卷后文徵明信札两通,另冠五居士一题,不录。作者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收传印:三水何氏田溪书屋鉴藏书画、炳图、韬士、顾洛阜诸收藏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白玉兰图卷,明代,文徵明 1幅,39849×3297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375M
品名作者 折枝花卉图卷,宋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卷册页改图卷,绢本,设色,49.2×372.7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绘折枝海棠,栀子、芙蓉和梅花四幅,代表四季时令。花卉造型工而不板,海棠,栀子与梅花设色柔和淡雅,芙蓉则突显其富丽。 收传印:画幅铃“陈氏自明”,“游戏造化","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庄氏珍藏”等鉴藏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折枝花卉图卷,宋代,佚名 1幅,49781×581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827M
品名作者 八花图卷,元代,钱选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设色,29.4×333.9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卷以分段法描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桃花、牡丹等8种花卉,每种相对独立,合之又成为整体。8种花卉各具姿态,偃仰向背绝无雷同,笔致柔劲,一丝不苟,敷色清雅,浓淡相宜,整幅精工而不滞板,细腻而不纤巧。本幅前右下角钤“舜举”印一方,拖尾处有元代赵孟頫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赵孟頫。”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八花图卷,元代,钱选 1幅,96184×7002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88G
品名作者 竹石幽兰图卷,元代,赵孟頫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水墨,50.9×147.8厘米主画 来源版权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此幅画以淡墨勾画的山、石、兰、竹图,自然、清新,用飞白勾画窠石轮廓,用行书笔意写竹叶,用中锋逆笔迅疾书写兰花。正所谓:写竹还于八法通。 款识:竹石幽兰,孟頫为善夫写。题跋: 韩性、仇远、郑元祐等19人题跋,不录。作者印:赵氏子昂、天水郡图书印。收传印:梁清标诸收藏印、唐作梅、北枝生。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竹石幽兰图卷,元代,赵孟頫 1幅,51486×3428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257M
品名作者 墨花图卷,元代,赵衷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水墨,31.8×153.2 厘米 来源版权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赵衷的花卉,每一个都配有一首诗,呼应了学术传统的精美风格的彩色花卉,但他只使用了墨水。细线定义了每株植物的轮廓,以及每片花瓣和叶子的叶脉。小心翼翼的水墨赋予了形体微妙的造型。 题诗: 1. 寶帶同心結,香羅合歡扇。繡作錦鴛鴦,雙雙為君獻。薔薇露灑熏籠衣,馨香奉君君勿違。原初并題。 [印]趙衷原初畫記。 2. 翠袂素羅韈,玉臺黃金盃。浩歌渡弱水。天風卷海三山開,麻姑方平為招飲,蛟宮獻舞銀濤堆。原初并題。 [印]雲林清趣、[印]趙衷原初畫記。 3.右用湯叔雅慶元中所寫墨花法作此卷,又效李長吉體賦詩以題之。詩與畫雖未工,要皆出於古人之餘,譬猶欲成方圓而必求其規矩之用也,識者毋誚焉!至正辛丑八月望日,東吳野人趙衷原初謹識。 [印]趙原初、[印]傳世清玩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墨花图卷,元代,赵衷 1幅,54380…
品名作者 四季花卉图卷,明代,王穀祥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24×545厘米 来源版权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以春夏秋冬四景花卉为主题,草长莺飞,春意盎然,设色清雅,笔致灵秀,点缀于花卉折枝间。整个长卷中,墨兰花叶、水墨芍药,枇杷、夏莲、蜻蜓、柑萱、“东离逸趣”(菊花),水仙花、梅竹、青竹齐融合,清净典雅;画家将大写意的湖石,勾皴点染,意笔上升为抽象的设色,似又不似地表现红色蔷薇花和芙蓉花,使这件作品更添几分文人秀气。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四季花卉图卷,明代,王穀祥 1幅,59746×2476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302M
品名作者 百花图卷,宋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31.5×1679.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唐代诗人吴融的《折枝》诗中写:“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推折。”所说即折枝花之妙处。这幅《百花图》卷的构图即取 “折枝花”的形式,撷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较之整体描绘更见细腻动人。 画面上花鸟之间穿插自然,毫无牵强拼凑之意。其间又点缀蜂、蚊、蜻蜓、蝴蝶、游鱼、青蛙之类,显得生意盎然。全卷纯使水墨,亦加白描花卉,除卷首的梅花近似扬无咎的画法略带写意笔外,其他全用墨笔工写,以墨代色,兼勾勒墨染与白描,且融入了没骨画法,体现了宋工笔花鸟精密不苟的画风。又以单纯的水墨代替艳丽的设色,呈现出清淡典雅的情趣。一脱繁复刻板的院体末路,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时空限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这种技法对元代钱选、王渊、赵衷的墨笔花卉以及后来文人水墨花卉都有一定的影响。 此幅画四季花卉约60种,长近17米,堪称辉煌巨制。尾纸钤鉴藏印“棠村”、“蕉林梁氏书画…
品名作者 水仙图卷,南宋,赵孟坚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水墨,33.2×374 厘米 来源版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CC0 简介说明 此类画水仙长卷存世有数本,学界尚存歧见,然多可见其运笔细緻、构图繁複之共通特色,在叶片周围皆以细线勾勒轮廓,再于叶脉两侧烘染墨色。水仙花的画法也能见到延续墨梅技法,藉晕染表现花朵的多样姿态。此类水墨花卉技法,可视为南宋墨戏的新成就。以视觉效果而言,赵孟坚更强调画面上水墨的运用表现,展现丰富的变化型态。元初士人对赵孟坚水墨花卉的品鉴甚多,卷后元人题跋虽为摹本,仍可显示当时风尚。 关于“赵孟坚《水仙图》的讨论” 在“赵孟坚《水仙图》的讨论”中,肖先生首先从赵孟坚的同时代人周密的记载说起,指出赵孟坚善画水仙,并曾绘制过百棵水仙的《霜入千林图》。接下来,肖先生列举了现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美国弗瑞尔美术馆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赵孟坚的《水仙图》,将上述图像,尤其是其中的题跋和印章,与明清各家关于赵孟坚《水仙图》著录进行细致地对比。认为…
品名作者 水仙图卷,南宋,赵孟坚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25.6×675厘米 来源版权 天津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用笔尖细、流利,坡草尤极飘洒飞舞,从画笔以至纸质、墨气来看,确是宋人真迹无疑。”赵孟坚的传世作品不多,此卷前题后跋,虽似后人妄加,但如此长卷完整保留至今,而且布局严谨,艺术精湛,确属难得可贵。是研究赵孟坚笔墨风格的重要资料。 关于“赵孟坚《水仙图》的讨论” 在“赵孟坚《水仙图》的讨论”中,肖先生首先从赵孟坚的同时代人周密的记载说起,指出赵孟坚善画水仙,并曾绘制过百棵水仙的《霜入千林图》。接下来,肖先生列举了现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美国弗瑞尔美术馆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赵孟坚的《水仙图》,将上述图像,尤其是其中的题跋和印章,与明清各家关于赵孟坚《水仙图》著录进行细致地对比。认为以上各家博物馆藏赵孟坚《水仙图》均为伪作。 在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水仙图》的讨论中,肖先生指出该图中的周密、仇远、林钟、李志刚四家题跋在明清人著录中多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