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作者 锦春图轴,清代,郎世宁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69.2×95.2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山涧溪流,二锦鸡栖立湖石上,石旁杂卉、绿竹、灵芝丛生,寓「春光似锦」之吉语。 款识:郎世宁楷书款: 臣郎世宁恭画作者印:印记:臣世宁、恭画收传印: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御书房鉴藏宝,八征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嘉庆御览之宝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锦春图轴,清代,郎世宁 1幅,9358×1672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447M
品名作者 花阴双鹤图轴,清代,郎世宁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70.7×93.1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在粉色蔷薇盛开的一角,立有两只丹顶鹤。一只正在回首理毛,另一只则略微回首,似乎正要看顾著两只尚未有羽毛的雏鹤。描绘得栩栩如生的鹤羽,不仅有毛羽细节也有光泽效果,这样的光泽处理特质,也同样表现于画中植物,不论蔷薇、鸢尾花皆有细腻描绘。此画所描写的雏鹤并非常见的绘画题材,乾隆皇帝曾有诗文描写雏鹤提到「鹤雏才出壳,便具凌云概」,画中雏鹤站立挺直的姿态或许可为呼应。 款识:郎世宁敬绘。作者印:恭画。收传印: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三编。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花阴双鹤图轴,清代,郎世宁 1幅,9172×16787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473M
品名作者 山鹧棘雀图轴,北宋,黄居寀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 97×53.6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帧采全景、中轴式构图,画溪畔巨石之侧,一只山鹧低头似欲饮水,七只麻雀或栖、或飞。本幅设色醇厚,描法稳健。画中荆棘和凤尾蕨的枝叶装饰意趣浓厚,保存了唐代古朴而华美的遗风。不过山鹧全神贯注的神情、麻雀向背俯仰的动态,又都描绘得维妙维肖。全作在唐画所重视的「形似」之外,又反映了宋代花鸟画的写生精神。 题跋:宋徽宗题“黄居寀山鹧棘雀图”八字,上钤双螭一玺。诗塘左:黄居采山鹧棘雀图;诗塘右:棘雀爱卑栖。山鹧喜清廓。雀在高棘枝。鹧步低泉壑。图之素绢中。短言识其畧。常闻古人云。君子慎所托。御题。(印记:几暇鍳赏之玺、乾隆御笔)下边幅:斥鷃守藩篱。鹪用鸟俯寥廓。大小随所如。宁湏限邱壑。闲寻逍遥义。雀鹧得其略。瞏羽飞高下间。画手偶然托。臣梁诗正恭和。下边幅:么禽羽毛族。所志在遐廓。唶唶栖棘丛。钩辀啼涧壑。瞻彼鸾凤群。翱翔逞雄略。振翰乘春风。…
品名作者 双喜图轴,宋代,崔白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93.7×103.4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绘深秋时节,寒风萧瑟,枯木衰草,落叶调零,呈现出一派秋风肃杀的冷峭凄凉景象。整幅画面当中两只灰喜鹊之间,灰喜鹊与野兔之间,鸟、兽与自然环境之间,刻画的生动自然,情景交融,充分的表现出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的关系。 画中各物在作者的笔下蠢蠢欲动,大得自然野趣。编者按。石渠宝笼著录及画上题签均作宋人双喜图。兹以树干上有嘉佑辛丑年崔白笔题款。改为崔白双喜图。 款识:嘉佑辛丑年(1061年)崔白笔。收传印:鉴藏宝玺五玺全。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缉熙殿宝。晋国奎章。性命同珍依子孙永宝玩。司印。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淸和珍玩 。乾坤淸玩。三河孙东瀛珍藏。又一印惟珍藏二字可辨。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双喜图轴,宋代,崔白 1幅,14062×26384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3G
品名作者 鹰桧图轴,元代,雪界翁、张舜咨合绘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47.3×96.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是由雪界翁、张师夔两位画家合作绘制而成。图绘山石间一株古桧,枝干挺劲,枯枝与新叶相映成趣。老干横斜,一只苍鹰昂首挺立其上,双目炯然,脚爪锋利,紧抓树枝,给人以坚如磐石、临危不惧之感。图中苍鹰以工笔重彩法写出,刻画细腻,笔笔精到,具有宋代院体花鸟画遗风。古桧山石完全用写意风格的画法,出自张舜咨手笔,画风略显粗犷,然颇具气势。苍鹰与山石、古桧虽出自不同人的手笔,但配合默契,毫无突兀、不协调之感,极具特色。 款识:雪界翁画黄鹰,师夔作古桧,桐城囗氏好事,遂与之。作者印:钤二印,印文漫漶不辨收传印:“梁”、“黄胄珍藏”鉴藏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合绘鹰桧图轴 | 元代/张舜咨+雪界翁 1幅,9462×15963像素 PNG/JPG高清,207M
品名作者 芙蓉锦鸡图轴,宋代,赵佶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81.5×53.6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是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目不转睛。本幅右上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草押书“天下一人”。鸡在中国向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见其文武兼备、仁勇俱存、信守专一的性格为世人所激赏,难怪才艺绝代的一代帝王也会留下“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的诗句,流露出对安逸高贵之品格的赞许,由此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人文寓意。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芙蓉锦鸡图轴,宋代,赵佶 1幅,9312×1307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348M
品名作者 寒鸦图卷,宋代,李成传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水墨,27.1×113.2厘米 来源版权 辽宁省博物馆,©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淡墨画雪霁严林、群鸦、寒塘衰草。画中无名款,定为李成,亦有人认为风格相差太远,当为南宋初期画院之作。元人赵孟頫题跋誉为能品。拖尾题跋还有元代知名词章家钱塘仇远和乐府名家蒙古族贯云石两题,尤为难得。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寒鸦图卷,宋代,李成传 1幅,40553×3975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571M
品名作者 写生珍禽图卷,五代十国,黄筌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41.5×70.8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图为手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写生珍禽图卷,五代十国,黄筌 1幅,28530×7369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01M
品名作者 寒雀图卷,北宋,崔白 形制尺寸 图卷,绢本,设色,25.5×101.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图绘枯木及9只麻雀飞动或栖止其间的情景。9只小雀依飞鸣动静之态散落树间,自然形成三组。构图巧妙,布局得当,在动与静之间既有分割又有联系。 本幅署款“崔白”二字,有清高宗弘历题诗一首。卷后明文彭题跋。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寒雀图卷,北宋,崔白 1幅,67882×6861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73G
品名作者 水墨写生图卷,南宋,法常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墨笔,47.3×814.1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法常的绘画,有不少取材于平时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但独能于平淡天真之中揭示生命意识的真谛。此卷所绘折枝花果、禽鸟、鱼虾及蔬果,笔墨简淡,平平常常,在画幅上随随便便地摆放在一起,看来就是最为常见的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景象,但是卷中墨色的氤氲、排列的错综、变化的神奇,却又分明深蕴着禅机。这些平常物象的背后是不着笔墨的大片空白,这种“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的处理,使得画面中本不相关联的事物各自相对独立又可合而为一,画意更为完整而富于张力,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正所谓“于无画处皆成妙境”。整幅作品充满着一种宁静、自省、淡泊的内在精神,使观者有“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会心感受,耐人寻味。 沈周卷后题识称:“不施色彩,任意潑墨,儼然若生。回視黃筌、舜舉之流,風斯下矣。”本幅无作者款印,沈周定为“真宋物也”。徐邦达先生认为,沈周题跋中“牧”字有挖改…
品名作者 池塘秋晚图卷,北宋,赵佶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水墨,33×237.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件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古雅可爱,以写意笔法描绘写实造形,符合徽宗的粗笔风格。全卷用纸张为砑花粉笺,表面皆有涂佈,其上再砑以典雅的卷草纹饰,纹饰上还涂有云母状的发光物质,最后印压出织品的横斜纹路,代表宋代製作工艺最高等级的加工纸。砑花笺纸多为书写用,作画相当罕见,纸面上的粉稍稍影响到笔墨表现,线条呈现出砑花笺书写的斑剥感与墨趣。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池塘秋晚图卷,北宋,赵佶 1幅,55808×5375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1G
品名作者 翔鹁图轴,宋代,李安忠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96×43.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描绘鹌鹑飞翔的景象。因为 “鹌” 与 “安” 谐音,鹌鹑体现了古人对于安居乐业的美好寄托。李安忠,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宣和时为画院祗候,历官成忠郎。南渡后绍兴间复职画院,赐金带。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翔鹁图轴 1幅,7425×15902像素 JPG高清,44M
品名作者 鸳鸯图轴,明代,吕纪画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07.4×54.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图描绘的是浮萍落花。石岸上栖双鸳:一打盹,一看守著。笔墨老辣而不放肆,惟较吕氏一般的笔法强调提顿。至于布景看来似很随意,但实在是用心思经营过的。吕纪,浙江鄞县人。字廷振,号乐愚,一作乐渔。花鸟初学边文进,后摹唐宋诸名家笔,始臻其妙。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鸳鸯图轴 1幅,3776×7406像素 JPG高清,7.6M
品名作者 宋人戏猫图轴,明代,宫廷画家绘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39.8×100.1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猫古名之为「狸奴」,深受文人雅士所钟爱,也是历代画家喜好绘画的题材之一。本幅传为宋人所画,大小狸奴八只,在庭园的一角嬉戏。画栏围绕,锦障高下相连,使园中仿佛别有洞天。群猫嬉戏于湖石、竹丛、桃树、牡丹之间,或静或动,生态开阔然。画家观察入微,写狸奴瞳孔如线,点出猫戏的动作。盖狸奴瞳孔旦暮正圆,昼间因日光强烈,缩为线形。 此图绘大小八狸奴,嬉戏于湖石、花丛、绮茵、绣榻间。画栏为绕,中设衣桁,锦障高下相连,流苏四垂。衣架此为功能类似屏风,有遮蔽与装饰作用。上有两道横枨搭脑,两端出头挑,有龙凤圆雕为饰。开光圆坐墩又名绣墩,造型如鼓,上下彭牙作弦纹及鼓钉纹样,模仿仿鼓面皮革帽钉的形式。有牙子内翻马蹄足彩绘梅花漆方桌,桌面置有插珊瑚树的梅瓶、三联尊及两漆盒。内翻马蹄足长凳四面有壶门式造型,然马蹄足之绘法过度牵强附会,此图应为明代晚期宫廷画家。 资料…
品名作者 十全报喜图轴,宋代,林椿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73.2×97.6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画轴描绘水边巨石有的横陈,有的直竖,一松倒悬而下,还有翠竹、野花杂生著。松石间,群鹊上下跳跃鸣噪,形成一幅热闹的画面。“喜鹊” 十只,象征十全完美的来报告喜事。这是从古沿袭至今的吉祥观念。林椿,浙江钱塘人。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任画院待诏,善画花鸟、瓜果。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十全报喜图轴 1幅,3510×7970像素 JPG高清,12M
品名作者 秋渚水禽图轴,明代,吕纪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77.2×107.3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画烟岚迷漫的秋夜里,明月半悬,四只豆雁栖息在半隐半现的木芙蓉和芦苇丛间的坡地上,其中三只已入眠,另一只则正对著明月引颈长鸣。但作者所要呈现的应不只是雁群在夜间栖息时,会由一雁警戒守夜的习性而已,还有一份对时、对景抒发情怀的心境,进而画出了秋夜的凄清。幅中画鸟画花的笔墨,工整细致而不刻板,画石则较写意,这种结合工写,又能掌握住情境气氛的作品,正是吕纪所擅长的绘画风格,并对后世画家有极大的影响。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秋渚水禽图轴 1幅,7696×12400像素 JPG高清,19M
品名作者 梅竹聚禽图轴,宋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258.4×108.4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画荒野陂石上,老梅著花,翠竹挺秀,棘草丛生,桑鸤、伯劳、绿鸠、鹌鹑栖息于其间。所作梅竹荆棘,枝干老劲,花叶秀润,各具生态。野禽翎毛尤有情趣,此乃缘于宋代为写生之极盛时期。而宋人作画讲究神理情趣兼到,故作品无论繁简大小,俱有天机活泼融和自然之致。画中构图稳定,枝干繁而不乱,弯曲的枝桠左来右往,不但形成富弹性与张力的线条,也给画面带来律动感。 此图充分展现徽宗画院花鸟画的美学,作者虽取材于自然,但在构图上却处处展现他安排的思;而花木禽鸟的刻划入微,精工华美,更是细心观察的结果。本幅虽未署名款,以风格言,应为宋画院之佳作。幅上有宋元内府收藏玺印。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梅竹聚禽图轴 1幅,4896×11274像素 JPG高清,14M
品名作者 菊花双兔图轴,明代,陶成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83.3×108.6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描绘山涧湍泉,竹林奇石,菊花盛开,土坡的草丛中有灰色的和白色的两只兔子蹲踞其间 款识:秋事又從今夏到。相逢不道此間常。遂於筆札傳清玩。莫放輪蹄去夕陽。天上使臣還有節。邊方窮(脫一字)豈無觴。愿言歸慰多知己。苦季元(應作原)來樹路傍。鴻臚戴尚質索詩畫。愚檢得舊物。遂走筆益之以言。蓋欲攀留敘情好。且兼憶諸舊。不無感也。此跡不可歸及它處。尚續後會之漸。弘治丙辰(西元一四九六年)夏四月望后兩日。雲湖陶成寓遼之古營州環清亭。(俱左旋讀)。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菊花双兔图轴 1幅,5682×9036像素 JPG高清,15M
品名作者 红蓼白鹅图轴,宋徽宗赵佶(传)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32.9×86.3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红蓼一枝,离坡高起,画叶正反翻折得势。白蹲鹅伏浅渚之上,回首理翎,目光凝视似欲睡。用粉钩翎,笔意精工之甚甚。水边作细卵石无数,群色烂然,秋风野水,观之恍然使人如在澄波古岸边也。本幅构图与院藏宋人秋塘双雁极似,应属后人传仿之作。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红蓼白鹅图轴 1幅,7139×10929像素 JPG高清,24M
品名作者 海棠禽兔图轴,清代,华嵒绘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135.2×52.8cm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华嵒的花鸟画丰富了传统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审美情趣,寓真情实感于创作,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感情和个性,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此图是他晚年的代表作,画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鹦鹉按捺不住的欣喜和黑兔胆小好奇的神态表现得生动传神。在画法上,华嵒从恽寿平淡雅清丽的没骨花卉入手,涉猎诸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此图结构准确新奇,笔法将宋人工笔花鸟之细腻工致与写意花鸟之秀逸洗练相结合,敷色活泼。海棠以胭脂及白粉点染,树叶颜色用石青、石绿,其间又有微带白黄色的大叶,颜色浓丽湿润,黑兔的墨色变化更为微妙丰富,浓淡之间表现出柔软疏松的质感,并与树木花卉的暖色调和谐统一,使整幅画面洋溢着花香鸟语的初春气氛。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海棠禽兔图轴 1幅,7478×14635像素 PNG+JPG高清,118M
品名作者 子母鸡图轴,宋代,佚名 形制尺寸 图轴,纸本,设色,41.9x33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本幅画一只母鸡,引领着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鸡,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鸡雪白的羽毛蓬松亮丽,目光充满着慈爱,小鸡则稚嫩怯弱,依偎在母亲的羽翼保护下。由于背景全部用墨涂黑,使得主题格外突出。画中,并没有作者的签名或印记,虽然不能肯定是宋代作品,但画家对于物象的观察细腻入微,无疑是一帧写生意味浓厚的院画杰作。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子母鸡图轴 1幅,3922×7132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61M
品名作者 岁朝图轴,旧传,宋人绘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64.2×80.3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岁朝,指一岁之始,历代画家作该图,含有元旦开笔,预祝一年万事吉利之意。本幅绘拳石临流,雉鸡一对,麻雀数只,山茶旁生于老梅干后,绿竹新生于回流之上。水仙、红茶、白梅等花上下分别盛开,色调朱白相映,通幅设色浓而不艳,一派和熙春色。旧传为宋人之作,然笔触色调皆不类,疑是明人学吕纪画风。 乾隆题跋:烏解能言入。花含不語芳。深紅間淡白。鼔翼並調吭。試看物心喜。可知春意昌。吾民應斂錫。漢詔義猶詳。己亥元旦御題。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岁朝图轴 1幅,3726×7504像素 JPG高清,50M
品名作者 三白图轴,元代,王渊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71.8×104.4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此图描绘坡岸一角,以枯柳、翠竹、丹叶为伴,三只雪白的鹭鸶,或翘首,或远眺,或俯视,各逞其优雅的姿态。用笔工细,设色秾丽,但构景单纯,留出大片空白,具有一种清新高雅的气韵。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三白图轴 1幅,4168×6712像素 TIF高清+JPG高清,54M
品名作者 秋浦蓉宾图轴,宋代,崔白绘(旧传) 形制尺寸 图轴,绢本,设色,149.1×95.5cm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 CC BY 简介说明 本幅绘荷叶枯黄,芙蓉展艳,一派秋光旖旎,花间鹡鸰腾跃,翡翠静静停留,两鸿雁振翅凌空,意在千里。无画家款印,旧传为崔氏之作。崔白,安徽凤阳人,字子西。宋仁宗至神宗时为画院画家。精工画花卉翎毛,尤以枯荷凫雁得名。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秋浦蓉宾图轴 1幅,6486×10022像素 JPG高清,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