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宝谱 | 民国朱墨套印本
作品简介
品名作者 | 清代宝谱,清末民初陶湘辑 编 |
形制尺寸 | 图册,纸本,民国时期陶氏涉园刊朱墨套印本,32.6×21.5厘米 |
来源版权 | 奎章阁图书馆藏本,© CC BY |
简介说明 | 《清代宝谱》由清末民初陶湘辑编。此辑包含:清乾隆十三年定本《乾隆宝谱》(内收清乾隆帝钦定御宝玺印二十五枚,后附匣衍记)、清内府藏古玉印(附汉玉十印)、金轮精舍藏古玉印。 从秦始皇一直到秦、汉、魏、晋,都是六玺。后来逐渐增多,到南北朝时的北齐曾经出现一个大的木印,压在公文等文书上,这方印进入御用宝玺的范围,使皇帝御用宝玺成为七方。到唐代是八方,明代的时候是二十四方。 在清朝初期,御用宝玺数量较少,也没有明确的规定。随着清朝的发展和皇权的逐渐壮大,御用宝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了康熙、雍正时期,御用宝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十多方。清乾隆十一年,乾隆帝根据《周易》中的「天數二十有五」的记载,将御用宝玺数量钦定为二十五种,希望清王朝至少能传至二十五世。这二十五种印章被后人称为 “清二十五宝”。 这二十五种御用宝玺的排列顺序为: 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皇帝之寶 (满文))、皇帝之寶、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 除了一枚「皇帝之寶」为满文外,其余的御用宝玺均为满汉合璧。这二十五方宝玺到晚清一直没有变,一直放在交泰殿里,不管是谁继位,这二十五枚宝玺就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 |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 数量/尺寸 | 格式/容量 |
清代宝谱 | 民国朱墨套印本 | 1册42页,每页约4500×4000像素 | PDF/JPG高清,137M |
您需要先打赏 10元 才能下载此资料 | 支付完成后自动显示百度网盘下载链接。立即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