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米芾方圆庵记 | 明代/董其昌
作品简介
品名作者 | 临米芾方圆庵记,明代,董其昌 |
形制尺寸 | 图卷,绢本,行书,26×200厘米 |
来源版权 | 海外华裔私人藏,© Copyright |
简介说明 | 《董其晶临米芾方圆庵记》,绢本,二十五开,每开六行,行五或六、七、八字。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首题“方圆庵记”四大字,末署四十一小字。与米芾宋拓原文对照,第十八行阙“然而”二字;第六直三行“佛”字前阙“至于吾”三字;第六十六行中“以”原文为“其”,第七十二行中“圣”原文为“先”,第八十五行“异”后少“观”字;第九十四行则多一“庵”字。 董其昌此件临作未见年款,但从风格和笔力看,应属壮岁之作,笔画饱满,劲健有力。 此帖著录于《石渠宝笈》卷二十八。帖中钤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玺,“石渠宝笈”朱文长方玺、“御书房鉴藏宝”朱文椭圆玺,“嘉庆御览之宝”墨文椭圆玺,“北平孙泽”朱文印。此件作品四百年来埋于深宫,蛰藏于民间,历经劫难,现为海外华裔私人藏品。 此帖曾经清代乾隆、嘉庆内府收藏。钤有“乾隆御鉴之宝”朱文玺、“御书房鉴藏宝”朱文椭圆玺、“嘉庆御鉴之宝”墨文椭圆玺。 米芾《方圆庵记》书于北宋元丰六年(一○八三年),是专为当时天竺高僧辩才法师主持杭州龙井山方圆庵所作。由陶拯刊石,墨迹末传。刻石早毁,故宋拓鲜见。沈石田旧藏此记拓本,同过沈俨云:“米友仁称,‘其父书,四角转折有八面,笔笔皆翔劲’,又称,‘有云烟卷舒飞扬之态’。观此记信然矣!” 方圆庵记 原文: 杭州龍井山方圆庵记:天竺辯才法師以智者教傳四十年,學者如歸,四方風靡,於是晦者明,窒者通,大小之機無不遂者。不居其功,不宿於名,乃辭其交遊,去其弟子而求於寂寞之濱,得龍井之居以隱焉。南山守一往見之,過龍泓,登風篁嶺,引目周覽,以索其居。岌然群峰密圍,淴然而不蔽翳,四顧若失,莫知其鄉。逡巡下危磴,行深林,得之於煙雲仿佛之間,遂造而揖之。法師引予並席而坐,相視而笑。徐曰:『子胡來?』予曰:『願有觀焉。』法師曰:『子固觀矣,而又將奚觀?』予笑曰:『然。』法師命予入,由照閣經寂室,指其庵而言曰:『此吾之所以休息乎此也。』窺其制則圓蓋而方址。予謁之曰:『夫釋子之寢,或為方丈,或為圓廬,而是庵也,胡為而然哉?』法師曰:『子既得之矣。雖然,試為子言之。夫形而上者,渾淪週徧,非方非圓,而能成方圓者也。形而下者,或得於方,或得於圓,或兼斯二者而不能無悖者也。大至於天地,近止乎一身,無不然。故天得之,則運而無積;地得之,則靜而無變。是以天圓而地方。人位乎天地之間,則首足具二者之形矣。蓋宇宙雖大,不離其內,秋毫雖小,待之成體,故凡有貌象聲色者,無巨細,無古今,皆不能出於方圓之內也,所以古先哲王因之也。雖然,此遊方之內者也。至於吾佛亦如之。使吾黨祝髮以圓其頂,壞色以方其袍,乃欲其煩惱盡而理體圓,定慧修而德相顯也。蓋溺於理而不達於事,迷於事而不明於理者,皆不可謂之沙門。先王以製禮樂為衣裳,至於舟車器械宮室之為,皆則而象之,故儒者冠圓冠,以知天時,履句屨以知地形。蓋蔽於天而不知人,蔽於人而不知天者,皆不可謂之真儒矣。唯能通天、地、人者,真儒矣。唯能理事一如向無異觀者,其真沙門歟。噫!人之處乎覆載之內,陶乎教化之中,具其形,服其服,用其器,而於其居也,特不然哉!吾所以為是庵也。然則,吾直以是為蘧廬爾。若夫以法性之圓事相之,方而規矩,一切則諸法同體而無自位,萬物各得而不相知,皆藏乎不深之度,而遊乎無端之紀,則是庵也,為無相之庵,而吾亦將以無所住而住焉。當是時也,子奚往而觀乎?』嗚呼!理圓也,語方也,吾當忘言與之,以無所觀而觀之,於是嗒然隱凡。予出以法師之說,授其門弟子,使記焉。元豊癸亥四月九日慧日峰守一记。 不二作此文成,过予,爱之因书,鹿门居士米元章。 |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 数量/尺寸 | 格式/容量 |
临米芾方圆庵记 | 明代/董其昌 | 1幅,81245×3071像素 | TIF/JPG高清,952M |
您需要先打赏 10元 才能下载此资料 | 支付完成后自动显示百度网盘下载链接。立即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