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行书

10篇文章

品名作者 兰亭序卷,唐代,褚遂良 摹本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4×88.5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卷旧传为褚遂良所摹,故卷前项元汴标题“褚摹王羲之兰亭帖”,简称为“褚摹兰亭”,实未必确切。全卷有宋、元、明诸家题跋或观款,以及鉴藏印记215方,又半印4方。其中“滕中”等2方北宋印和南宋绍兴内府“绍兴”、“内府印”、“睿思东阁”等7方印属真,第一后纸上米芾诗题及7方钤印亦真。因知此卷当为北宋米芾前临摹本。但作品质地属楮皮纸,是宋以后方普遍使用的纸质,或可证此为北宋摹本。全卷由两幅纸拼接,前纸19行,后纸9行,行款排列较松匀,以临写为主,辅以勾描,因此书写较为流畅,亦具一定功力。 品名作者 兰亭序卷,唐代,冯承素 摹本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行书,24.5×69.9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馮承素…

品名作者 祭侄文稿,唐代,颜真卿 形制尺寸 图卷,纸本,行书,28.8×75.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全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品名作者 黄州寒食帖,宋代,苏轼 形制尺寸 长卷,素笺本,行书,34.2×199.5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 ,行书十七行,129字。 释文: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黄州寒食帖 | 宋代/苏轼 1幅,62632×3957像素 TIF/JPG高清,709M

品名作者 伯远帖,晋代,王珣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5.1×17.2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 卷首上方为乾隆时所钤“内府图书”,下方为“游六艺圃”是乾隆所用闲章。“江左风华”左侧有乾隆“观书为乐”闲章。 前隔水乾隆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缘”三玺。字上有乾隆晚年常用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

品名作者 韭花帖,唐代,杨凝式 形制尺寸 长卷,麻纸本,行书,26×28厘米 来源版权 无锡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韭花帖》是杨凝式醒后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故灵感大发写下。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 手卷的引首处有乾隆帝八字行楷:“杨少师韭花帖妙迹”,中间正上方钤盖“乾隆御笔”朱文印一方。 书法正文如下: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 ,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韭花帖 | 唐代/杨凝式 1幅,54192×3827像…

品名作者 蒙诏帖,唐代,柳公权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6.8×57.4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蒙诏帖》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 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且帖后钤有“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安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府、明韩世能、清冯铨、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蒙诏帖 | 唐代/柳公权 1幅,2351×1152像素 TIF/JPG高清,7.7M

品名作者 张翰思鲈帖,唐代,欧阳询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25.2×33厘米 来源版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于行楷,无款。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张翰思鲈帖 | 唐代/欧阳询 1幅,2000×1642像素 TIF/JPG高清,9M

品名作者 蜀素帖,宋代,米芾 形制尺寸 长卷,绢本,行书,27.8×270.8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拟古其一: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其二: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其一: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其二: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

品名作者 松风阁诗帖,宋代,黄庭坚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2.8×219.2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 在《松风阁诗帖》的卷首写有“松风阁”三字,历代收藏印章环绕在这三个字的周围,显得富贵而有深度。这篇字帖是黄庭坚根据他的《松风阁诗》来书写的字帖,全文共有二十九行,一百五十三字,以遒劲秀美的笔锋来书写诗词意境。笔走龙蛇之间带有道家逸趣,字体的间隔和谐有序,抑扬顿挫的笔画犹如群鸿戏海。每一个精妙的笔画,都仿佛是跳跃的音符,是那样的和谐与娟秀。此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用笔更苍劲壮阔,功力深厚,力透纸背,有一种极为老辣的感觉。 释文: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

品名作者 土母帖(宋李建中书谘册),宋代,李建中 形制尺寸 长卷,纸本,行书,31.2×44.4厘米 来源版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简介说明 《土母帖》又名《宋李建中书谘册》10行,共104字。 作品中,字的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虽写的是行书,但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其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土母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同年帖》最为出名。据记载上述 2帖和《贵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斋古帖》 ,原合装在一起,名为《李西台六帖》,明代为项元汴所藏。清初时被拆散,后3帖的墨迹已佚。《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资料下载 品名/作者 数量/尺寸 格式/容量 土母帖 | 宋代/李建中 1幅,…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